个渠道的情报,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除命兵部移文朝鲜询问外,只向沿海哨卡下了道注意海防的命令,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军备。
公元1592年,自公元1368年太祖朱元璋创立帝国以来,大明王朝已经历十四帝二百二十四年的统治,帝国正处在大动荡的关头。在帝国北部,前两年发生了扯力克、火落赤攻掠甘、青地区事件,被明朝革除了市赏。此后不久,爆发了宁夏叛乱和播州又反叛。在南部边陲,缅甸军从十年前就开始屡次侵犯云南,至今不休。
明朝便是在这种本国政局颇不和谐的背景下,十分被动地拉开了“援朝抗日”战争的序幕。大明王朝一方面为信守对朝“上国义务”,另一方面为御敌于国门之外,浴血奋战七年之久。
。 想看书来
三 日军攻陷朝鲜“三都”(1)
跨海侵占朝鲜,而后灭亡明朝,已经成为丰臣秀吉的既定国策,并开始付诸实施。
德川家康等大名对战争前景并不乐观,并且竭力避战。他们认为此举不但会招致糜饷人亏,而且一旦开启对明朝战事,日本将陷入兵疲粮尽的泥潭。在这次侵朝战争中,德川家康虽然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只象征性出兵五千人。这种消极态度导致丰臣秀吉大为不满。慑于其实力,德川家康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忠诚。这位被“险恶战国”洗礼出来的日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通过敌我实力分析,向丰臣秀吉提出如下战略对策: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
丰臣秀吉欣然接受。
公元1591年(中国明神宗万历十九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十九年、朝鲜宣祖二十四年),日本正式开始筹备对朝作战。
这年正月,丰臣秀吉对各地方大名下达征召动员令: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地诸大名,每十万石须提供大型兵舰两艘、中型战船五艘。造船所需费用,由丰臣秀吉拨付,但须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待船只建造完毕后验收后,再行全额报销;水手方面,每人给两倍俸米,其妻、子食粮另行给付;其他雇用人员的下人、妻、子口粮,也一律给予报销。
以上所提及到的船舶、军士、水手等,必须在公元1592年(天正二十年)春,全部集结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座港口。
公元1591年3月,陆军作战兵员的征召动员令也下达完毕。
丰臣秀吉还命令与朝鲜隔海相望的对马藩组织人员充当侵朝战争向导,四十名通晓朝鲜语的人被征召,充当随军翻译;朝鲜地图也被详细绘成白、赤、青、黄、绿五色作战地图。顾问和臣从建议丰臣秀吉多多征用懂汉语的通译,但丰臣秀吉狂妄地说:“将令彼国使用我国文字,安用外国文字?”
查遍史料,也实在搞不清楚,丰臣秀吉的这种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自任侵朝统帅,坐镇名护屋大本营。这时候,他共调集赴朝军队三十万人。他并不打算将这些兵力一次性投入战场,而是以宇喜多秀家为前线总指挥,交给他十五万多人的陆军作战部队,共被分九个军团。再加上素有日本“海贼大名”的九鬼嘉隆旗下有九千水军部队和七百艘各类舰船,以作运兵和海战之用。
德川家康、伊达政宗、前田利家、上杉景胜等大名则引领本藩士兵,驻扎名护屋,作为预备部队。
出征将领的妻、子被强制送往丰臣秀吉的巢穴大阪,实为人质。
公元1592年4月,日本以朝鲜拒绝配合日本攻明为理由,正式发动入侵战争,九大军团分三路齐头渡海。
当月12日,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渡海至对马岛待命。第二天,从名护屋发出的九部军团出发命令到达对马岛。小西行长率领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