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只能一辈子粗糙了,就算二十年后天天抹兰蔻还是一双劳动人民的辛苦手…
不过,虽然唐烨不怎么激动,但还是在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建议送李真去。
唐王氏有些发愣,唐高林也没立即表态,李真则第一个发言,说跟着唐高林学认字挺好的,还不耽搁地里的活,一举两得,说完还对唐烨道:“叶子,你瞧,俺都会用一举两得了呢,所以啊,跟着叔认字挺好的。”
唐烨道:“这是朝廷给咱们的福利,咱们不去,多对不起朝廷啊。”唐烨不好说知识改变命运,只好胡诌。
唐高林思索了一会儿,在大家睡觉前发话了,“让真娃子去读读吧。”
晚上,唐王氏悄悄问唐高林,为什么做这么个决定。
唐高林道:“免得日后落埋怨,而且,去学堂也能多认些人,日后路子总要宽些。”
可象唐高林这么想的人并不多,整个宋家村加上李真,总共就两人入学,另一家他祖上曾出过秀才,如今虽然家道中落了,可好歹也算是有读书的风气,父母一咬牙,就将满7岁的老幺给送了去,其他几个大儿子继续在家帮忙做农活。
因此,李真便很打眼,连宋子墨都在笑唐高林,说女婿不是这么惯的。
等李真报完名后,唐烨才知道,不光宋家村去读书的人不多,就是整个兰州也没多少人,整个学堂还没收到100人,要知道,这可是包括了整个兰州和兰州近郊的村庄啊…
唐烨经过细问,从李真口中才获悉,因为,朝廷早就明言了,这是给穷人家的孩子办的学堂,虽然没说拒绝接收富人家的孩子,可这年头,富人都还挺有羞耻心的,没人去占这等便宜,至少绝大多数富人没想去占朝廷这便宜,这让听惯了申请到廉租房的人却开着宝马逍遥的唐烨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本唐烨以为会有许多公子哥儿涌进学堂的,还特意告诉李真,别去招惹他们,是的,不是说别怕他们,而是别去招惹,因为招惹不起啊…想学人一身傲骨,那也得等骨头长硬再说。
而穷人家一个六岁的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做很多事了,许多家长并不乐意将孩子送去读书,读两年书,地里的手艺多半会落下,要知道想考中秀才那可得是祖坟埋得好的人家才行啊…加之学校又不管饭,所以学校生源并不怎么样。由此,李真的年龄完全没有成为问题,先生只是稍微诧异了一下下,就将人给收下了,完全不用去四处找关系。
李真倒不算是他们班年纪最大的,他很幸运,比人晚生了20天,只算第二年长,但他却是唯一一个有点识字功底的人,所以啊,别看唐烨运气不怎么的,李真的运气还真不错,和他同年级的同窗中竟然没有一个是落魄文人的子弟…
所以,李真竟然成了先生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
等李真入学后,唐烨才断断续续的了解到,原来官学虽然是免费的,但是也有规矩,两年后会有大考,由一省的学政出题,没过关的就回家该干嘛干嘛去,过关的才能继续在学堂免费读书…
也就是说,敦庆帝认为,两年时间足够扫盲了,第三年就该有天赋的人继续读了。
唐烨对此很不感冒,因为李真的资质实在是差了些,又没洪七公给他当师傅,两年后很有可能会被淘汰。
所以唐烨又郁闷了,而李真每天放学后,不是帮着收摊、就是先回去帮着干地里的活,连早上上学都要先去地里转一圈,一点都没压力…
唐烨和他说了许多次,叫他不要以为现在跟得上功课就可以麻痹大意了,书是越念越难的,李真每次都是将头点的象鸡啄米,可是一转身,照旧将读书当作副业…
气得唐烨准备一掌握话语权就悔婚,太可气了,这叫什么人啊!
那么眼下没有话语权怎么办呢,唐烨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