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28日,美國的陸軍武官瑟夫&iddot;w&iddot;史迪威到蔣家的市內住所拜訪了他們。這是一次很簡短的會談,只進行了十五分鐘,態度十分誠摯,與後來他們之間的激烈爭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早在漢口的最後那幾天裡,史迪威就見過蔣夫人,他們倆很投緣,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這次在重慶,史迪威卻是頭一次見委員長。
儘管會談氣氛融洽,但史迪威卻對這位中國領袖印象不佳,他在一個月之後寫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他的這種看法。
他認為蔣介石對其指揮中一直存在的混亂局面負有直接的責任。他還批評蔣介石對部下不信任,並認為這是因為蔣介石想獨攬大權,以防其地位受到威脅。
史迪威是個精明而難於相處的職業軍人,他了解中國,而且懂中文。他對達官顯貴沒有敬仰之情,是個少言寡語的人,但這並非是出於什麼策略。他的渾名&ldo;刺兒頭&rdo;很能反映他的性格。
頭一次見蔣介石時,他的使命已將近結束,他們間的那些大吵大鬧發生在後來的戰爭過程中。
在1939年的頭幾個月里,日本人已不再是蔣介石最擔心的事了。相反,兩個國內問題成了他注意的中心:汪精衛和共產黨。
一月份,委員長派王魯樵到河內跟蹤汪精衛,此人二十五歲,畢業於蔣介石的家鄉浙江省的警官學校。他的任務是刺殺汪精衛。他找到了目標,但沒有打中,卻擊倒了汪精衛的一位朋友。後來,他又從河內一直跟蹤到上海,但都未得手。他的勞苦換來的是被法國入關了六年的監牢。
共產黨是個更讓蔣介石頭疼的問題。根據&ldo;統一戰線&rdo;的政策,共產黨在兩百人的國民參政會議中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席位,這個委員會是蔣介石1938年4月建立的戰時最高決策機構。
起先在漢口,後來在重慶,共產黨都有一個由周恩來領導的長駐代表團。軍事委員會的政治部主任是張治中將軍,副主任是周恩來,因而政治部雇用了許多左翼黨派的知識分子。郭沫若(後來擔任北京的中國科學院院長)是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對戲劇電影的創作、上演和製作實行全面的控制。北京大學的一位姓張的教授,是個同情馬克思主義者的留德哲學家,擔任政治部機關刊物《戰時文化月刊》的主編。埃里克&iddot;周從1938年12月起曾在張的手下當過七個月的副主編。據他講,張與周恩來交往密切,而且只雇左派人士(當時也包括埃里克&iddot;周)
做編輯人員。張同時也是國民參政會議中的一位積極的代表。
當時一些地下共產黨人成功地打入了國民黨的許多重要機構。例如:冀朝鼎在中央銀行擔任管理工作,並深得孔祥熙的信任。到1949年,他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一任行長。還有王炳南,他在團的據點社會福利部負責組織工作。後來,在國共和談時,他卻成了周恩來的主要發言人,後來又出任北京駐華沙的大使,在50年代後期,就台灣的地位以及其它有爭議的問題,與美國代表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他的德國夫人安娜是孫中山夫人的秘書,常常和外國記者和西方的外交官在一起,向他們提供新聞或政治傳聞。
在一段時間裡,蔣介石容忍了共產黨,共產黨也容忍了他,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就會影響到蘇聯給予中央政府的援助。
對這段蜜月的一個獎勵就是,莫斯科的宣傳大軍採取了一種新的吹捧委員長的姿態。他不再是&ldo;法西斯&rdo;和&ldo;反動派&rdo;,他現在成了一位&ldo;英雄&rdo;,一位&ldo;偉大的領袖&rdo;,一群來自各國的左翼作家出現在重慶,為建立這種新的形象出力。
同樣是這批人,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