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世子稳重点顶点> 第360章 辽主召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0章 辽主召使 (1 / 2)

辽主召使

使臣挟愤而来,对方君主故意晾着他,这是外交上惯用的套路,

一来是让对方使臣冷静冷静,老子的地盘上你别太飘,晾久了,使臣的脾气也就磨没了,彼此能够心平气和聊和平友睦,互不侵犯了。

二来是一种谈判上的技巧,这就跟熬鹰一样,磨掉对方使臣的耐心,让他凭空产生各种猜测,

还没开始谈就落入了劣势。

这套路,赵孝骞曾经在萧光敬身上也用过,萧光敬当初被折腾得欲仙欲死。

现在苏轼人在上京,也欲仙欲死了。

不过年已花甲的苏轼,内心终究比萧光敬这个年轻人强大多了,辽帝既然不见他,他就每日在驿馆里饮酒作乐,喝得欲仙欲死。

最初的苦闷烦忧之后,苏轼索性放开了心怀。

反正我人在上京,你特麽爱见不见,不见我就自己玩。

然而出乎苏轼意料的是,辽帝耶律洪基虽然不见他,但苏轼的到来,却在上京掀起了滔天巨浪。

苏轼,不仅名震大宋,在辽国同样有许多仰慕者,他的经典诗词,每一首都在上京的青楼勾栏里传唱,辽国的文人们简直都快成了他的脑残粉。

中原儒家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辽国本是化外蛮夷之邦,但当辽人建国,渐渐从游牧民族演变成农耕民族后,儒家文化的传染性和包容性立马便体现出来了。

大宋的军队和武力或许饱受辽人鄙夷蔑视,但对大宋的文化,辽人是不敢鄙夷的,确实是博大精深。

而大宋最有名的文人是谁?

除了苏轼,还能有谁?

辽国但凡读过书的人,谁不闻苏轼之名?

如今听说苏轼作为大宋使臣,出使辽国,人就住在上京的驿馆里,辽国的文人们闻知后欣喜若狂,纷纷登门求见。

求见苏轼的画面有多疯狂呢?

驿馆那条街,排队的文人占了一半,从驿馆一直排到了街尾,一时被谓为上京奇观。

没错,有文化,会写诗,就是这麽豪横。

苏轼却一个都不见,对辽人的态度很恶劣,他让驿馆紧闭大门,除了辽国的官员上门谈正事,

一应文人的饮宴交际邀请全都拒绝,

这一点上,萧光敬又输了一城,想想当初他出使大宋,在汴京城的做派-—」

所以说,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岁月一定会给他一些东西,阅历经验会形成肌肉记忆,让他下意识地避开不该踩的坑。

萧光敬当初若有苏轼这般定力,何至于中了赵孝骞的杀猪盘。

万人空巷的场面,不仅苏轼始料未及,当初就连赵孝骞也没想到,

面对每天求见的文人,其中甚至不乏辽国的官员,苏轼不胜其烦之后,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

辽帝不见他,他可以利用舆论呀。

现成的这麽多脑残粉,不用白不用。

于是,上京的文人们苦等多日后,苏轼仍不愿见客,但让驿馆的夥计传出话来。

辽主失礼,不见使臣,苏学士一日未竞使命,一日不见外客。

这句话瞬间在上京传开了,辽国的官员和文人细问之后,纷纷为苏轼抱不平。

这一点上,辽帝耶律洪基确实做得有点失礼,宋国使臣到上京都半月了,辽帝竟将他扔在驿馆里不闻不问,仅只是派了几名官员与苏轼谈了几次。

从外交礼节上说,辽帝的作为已很不妥了。

于是,上京的舆论被苏轼一句话掀了起来,官员们纷纷上疏辽帝,请求耶律洪基召见宋使,勿在外邦使节面前失了礼节和风度。

这一阵舆论之风骤然而起,来得很突然,耶律洪基也是满头雾水,就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