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系列科幻> 第6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部分 (2 / 5)

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

童恩正(1935年——1997年4月12日)当时也开始投入科幻创作。1935年,童恩正出生湖南宁乡。后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专业考古工作者。他经常从考古研究中发掘科幻题材。创作出了别具特色的作品。如《古庙奇人》、《雪山魔笛》、《石笋行》等。

当时,几乎所有的科幻小说都发表在少儿刊物上,也都采用儿童读物的写作风格。童恩正大学时期创作的《古峡迷雾》在新中国科幻文学里开创了“小说”的先河,它是第一篇纯粹文学意义上的科幻作品。这篇小说以古巴国历史之秘为题材,从古到今,布局周密,气势恢宏。虽然作品以美国考古学家史密斯盗取科研资料为主线,但并未落入当时“阶级斗争”的俗套,而是突出了“科学家职业道德”这个人性化的主题。这篇小说当时已经被改编成电影剧本,因故未能投拍,使得中国大陆科幻电影的诞生推迟了近二十年。

四川另一位科幻作家刘兴诗(1931年5月8日)也在当时进入科幻创作行列。刘兴诗出生于湖北汉口,解放后进北京大学地质专业,成为专业地质工作者。当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北方的云》、《乡村医生》、《地下水电站》等科幻小说。

叶至善是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之子。“对科普读物的文艺化作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1692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4月出版。五十年代,叶至善以“于止”为笔名,创作或合作了一些短篇科幻小说。作为编辑,他还编发了不少科幻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公认有肖建亨的《布克的奇遇》、叶至善的《失踪的哥哥》、童恩正《古峡迷雾》等三篇。《布克的奇遇》以器官移植为题材,写一只叫布克的狗在车祸之后身体死亡,科学家将它的头移植到另一只狗的身上。《失踪的哥哥》选择了人工冬眠题材,描写一个十岁的孩子钻进自动化的超低温冷库,被冻僵在里面。十几年后被发现,仍然保持着生命活力,并在医生的努力下恢复了生命。

第三卷:中国科幻文学史 第五章:辉煌的早春时代(1…1)

五章前言

第一节:科幻大潮席卷中华

第二节:五大主力

第三节:其他主要作家

第四节:急刹车

五章前言

如果说,美国科幻曾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有一个黄金时代的话,中国科幻也有自己的黄金时代,那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中国科幻不仅在文学界、文化界,甚至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到今天,中国科幻仍未恢复那时的辉煌。

自1976年叶永烈的短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发表后,科幻大潮席卷中华。在其中,涌现出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五大主力。还有金涛、宋宜昌等其他主要作家。一九八三年,外来的政治压力使中国科幻急刹车。这次短暂而壮观的大表演宣告落幕。

第一节:科幻大潮席卷中华

据肖建亨回忆,1975年,上海少儿出版社的编辑曾经找到他,向他约科幻小说稿件。由于规定要在作品里加入“批判走资派”的内容,被肖婉拒。1976年初,上海少儿出版社创办了《少年科学》杂志。编辑部决定开设科幻小说栏目。但只收到一篇来稿,就是叶永烈的《石油蛋白》。这篇小说被发表在《少年科学》创刊号上,成为文革十年中惟一一篇面世的科幻小说,也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二次大潮开端的标志。

“四人帮”被粉碎后,“向科学进军”成为普遍共识。官方制定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政策;民间也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朴素认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