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重生科技txt> 第15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部分 (1 / 5)

其要求电脑在发送帧的同时,要对网络进行侦听,以确定是否发生碰撞。

如果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进行如下碰撞处理操作:

首先。发送特殊阻塞信息。并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特殊阻塞信息是连续几个字节的全1信号,此举意在强化碰撞,以使得其它电脑能尽快检测到碰撞发生。

形象点说就是破罐子破摔,让大家看到交通拥挤,不要上路了。

其次,在固定时间内等待随机的时间,再次发送。

最后。如果依旧碰撞,则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避退算法”进行发送。即十次之内,停止前一次“固定时间”的两倍时间内随机再发送,十次后,则停止前一次“固定时间”内随机再发送。尝试16次之后,仍然失败就放弃传送。

这个方式就好像交通拥挤的大都市,有关部门按照车牌号码安排单双号限行一样。

显而易见,以太网运行中的碰撞,会造成资源的一定程度浪费,在执行效率上欠缺优势。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4m的令牌环网络,和一个10m的以太网数据传送率相当。一个16m的令牌环网络的数据传送率,接近一个100m的以太网。

之所以会有如此明显的差距,当然是因为彼此的基本运行原理迥然不同的缘故。

令牌环网络利用代表发讯号的许可——令牌,来避免网络中的冲突。

得到令牌的电脑,好比拉着警报的警车独享车道一样,独占网络发送数据,和以太网上各台电脑不断试探,寻找加塞机会的运行机制相比,理所当然地提高了网络的数据传送率。

而且,还可以通过令牌设定传送的优先度,满足高级别的网络资源需求。

从理论上看,令牌环网无懈可击,但在实际当中,由于网络不可复用,导致令牌环网利用率低下。

当网络中一台电脑拿到令牌开始使用网络后,不管这台电脑使用多少带宽,即使只用了4m当中的1m,其它电脑也必须等待其使用完网络并放弃令牌后,才有机会申请令牌并使用网络。

这就像一条道路上不间断行驶过特权车一样,即使有八车道,其它普通车辆也只能干瞪眼,上不了路。

尤其当网络变得复杂之后,每台电脑当中运行的程序都是人来编写的,隐隐携带的独占网络的愿望,让令牌在理论上的流通畅行程度,无法得到预期的保证,相应地,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总体而言,类似于计划经济的令牌环网,不如类似于市场经济的以太网有活力。

以太网上的电脑之间通过自发协调使用网络所带来的效益,超过了碰撞现象造成的损失。

不过,对于这一点的正确认识,还远远没有普及开来,理论派和ibm这样的大公司,正对令牌环网青睐有加。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jerry saltzer,在一篇与别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在肯?汤普逊与丹尼斯?里奇以c语言为基础,发展出unix之前的1964年,贝尔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共同参与研发了一套安装在大型主机上多人多工的操作系统——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puting service即multics,当时jerry saltzer便是团队的领导人之一。

所以,jerry saltzer的江湖地位不低,他的观点很有影响力,而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干脆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

但结构简单的以太网在现实使用过程中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原本时空里,受到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