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地和传统领域结合。做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平台。当下的全球汽车产业并购风潮,正好给了我进入这一传统领域的机会。”
“求购捷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应该还会在欧洲展开其它投资计划,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更大范围应用。”
对于首富先生的表态,媒体从两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英国人不用再“玻璃心”了唐焕正式澄清了,英国汽车工业的典范捷豹,当然不会和狗相提并论。相信这个友好信号,能扫除掉不少无谓的纠结。
其次,富可敌国的首富先生,似乎要在欧洲展开扫货模式了。接下来,大家很可能会看到“买买买”的壮观景象了。
一直在通用、福特、首富三者间待价而沽的英国,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造势,进而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三个“高富帅”分出高低后,把“闺女”风风光光地卖上一个好价钱。
事实上,捷豹之所以现在混得这么惨,首当其冲的原因非常讽刺财政策略失误。
长期以来,美国是捷豹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消费市场其在美国的销售量:1983年为15815辆;1984年为18044辆;1985年为20528辆。
从中不难看出,捷豹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势头有多么强劲。而捷豹自己也预估,大约75%的潜在消费者住在美国。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国市场的地位越重要,捷豹在国际支付当中面临损失的压力就越大。
众所周知,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对维持英镑的强势地位可谓情有独钟,矢志不渝。但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就进入了对其它货币明显贬值的快速通道。
英国哪里比得上牛气冲天的日本,其国内企业对这种“越来越不值钱”的趋势非常敏感。
就这样,捷豹采用了一种名为远期套期保值的策略,将未来12个月内50%到70%的美元收益进行套期保值。
英国商人的精明,是毋庸置疑的,差就差在比不上日本“耐操”。更加人算不如天算的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将全球金融市场搅了一个天翻地覆,捷豹的老成持重之举,反而成了当头一棒。
在财政渐入窘境之际,捷豹却对现金还有迫不及待的庞大需求。
盖因,捷豹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产品单一。其所有销售都依赖于两种车型1968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三代xj…6和1975年开发并投放市场的xj…s。
与此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和开发周期较短,德国的豪华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产品的多样性,捷豹必须改变产品单一的局面。
于是乎,从日子最好过的1980年代中期开始,捷豹大笔撒钱。
首先,花了7年时间、2亿英镑后,捷豹终于在1986年10月成功地推出了新的车型,这是自1968年xj…6车型以来的完全创新车型,
另外,1985年7月,捷豹决定将旗下的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革新,而这个花费5亿英镑的改造,将会从1985年持续到1990年。
光是1985年和1986年,捷豹就为引擎开发中心花费了3千7百万英镑,等到1988年完成的时候,共计花费了5千5百万英镑。
也就是在这一年,为了保证必需的现金流,捷豹不得不削减支出,同时宣布未来两年内,支出将少于1亿英镑,并推行成本控制计划,以削减运营成本5千万英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捷豹的收益大幅度滑坡,1987年利润下滑18%,1988年利润下滑53%。
更为糟糕的是,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