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部分 (4 / 5)

在父子二人交锋之时,左常递上了几份奏折。北宫棣还未说话,北宫昱溟就皱起了眉头:“又是六科御史的奏本,怎地没完没了了。”

北宫棣顿时不动声色引开话题:“说的什么?”

“便是为那些下狱的江南之官求情的,或者言辞凿凿的说江南应该贬商的,各种俱有。”北宫昱溟脸上露出来难见的恼火,“孤已经晾了他们好久,怎地还是三天一回的上奏。”

北宫棣顿时知晓这些是言官们的上奏,看着北宫昱溟怒形于色,不由心下暗道太子年幼、还待历练。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尚待处理,那就是大晋的言官制度。

晋朝继承瑶制,进一步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善的监察制度与组织机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言官群体。

按照晋制,这个群体总人数一般保持在两百人左右,为历代之最。言官体系包括两个机构,都察院负责监督十六州,六科负责监督六部。大凡从中央到地方地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

既然言官有这么独特的身份与职权,理应起到正面作用。但晋朝后期还是出现了中央混乱的情况,甚至后世普遍认为言官制度劣大于优。北宫棣私下里也很不喜欢晋朝的言官体系,因为与它所起到的正面作用相比,其负面影响似乎更大。

在北宫棣看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地言官有好几类。有些因为“八股”入进士而对政事一无所知的,便纠缠于鸡毛蒜皮之事;另一群同样对国家大事不懂的言官却总是恬不知耻地妄议朝政,妄加揣测,故意从反对中枢高级官员的举措中来获取“不阿”、“刚直”之名,为反对而反对。

还有一批通过骂皇帝,骂举足轻重大臣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此捞取政治资本,哗众取宠;北宫棣最恨的却是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以清流自诩,相互攻击,充当权臣豢养的恶犬的党争一派。

但偏偏自从言官体系诞生以来,除了极少数极度昏庸的皇帝之外,很少有皇帝杀言官。因为只要皇上杀言官就等于在自己脑门上刻下两个字:昏君!想到这里,北宫棣无声的叹了口气,上一世他忍了下来,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价值观前冒然行动,无异于蚍蜉撼大树。故他只有徐徐图之,暂时也只好权当磨一磨太子的性子,让他多生一会儿闷气了。

在乾宁十年的南巡过后,大晋的百姓们发现,当今皇帝似乎开始喜欢上了四处游玩的生活,经常让太子留京监国,文渊阁辅佐,自己却带着几个近臣不知云游何方。甚至私下里有人揣测传言,皇帝是信了黄老之术,在大晋各地“寻访仙人”。

不过,北宫棣却并非彻底不理政事,比如他颁布的《工场劳动法》、《商业法》等等,就给无数劳动者塑造了一面保护之盾,也潜移默化得增加了平民百姓法的意识。甚至下令在各地明报上,有意识的公布出统计局得到的当月的一些数据。

由于乾宁十年过后,大晋宝钞已经全面取代重金属,成为唯一的货币。这些数据所含甚广,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菜价、米价、布价,也有更为贵重的金价等等,可做参考,也可算入官员考评的范围。

一转眼平静无波的十一年过去了,且不提大晋的白云苍狗之状貌。今日退出文华殿的大臣一个个神色不霁,刚刚结束的朝堂之上,北宫棣极为罕见的发了一次怒火,甚至决意要对劝谏的言官进行处罚。

自五年前北方一搜艘商船带回来一个消息,大晋震惊过后也慢慢接受了,在穿过冰封的海洋后还有另一片同样富饶的迥异土地的事实。而近日,一位来自那片土地的大公提出用金银购买一块极北的岛屿。

六部认为,那块岛屿离中土很远,况且苦寒之地,也无矿产石油,顿时准备洽商。北宫棣却一反常态的怒斥“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