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部分 (2 / 4)

上去通过。其实职工中对企业的“脱产干部”过多早就看不惯了。机构改革方案很快获得通过,只有李雄关、王志宏表示“弃权”。李雄关在会上说:“管理机构不是我们企业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这是国家红头文件规定的,我们能瞎来吗?”何大福想到海盐衬衫厂的“成功经验”,立即反驳:“现在还用红头文件来压我们?这红头文件是猴年马月制定的?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就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红头文件’,可是国家还没制定出来,我们只有自己先搞了再说!”经过几年的“较量”,何大福在金箔厂已形成了绝对优势,干部职工都跟着他走,李雄关一伙几乎成了“一小撮”。

在《 关于机构改革的有关意见 》一文中,何大福首先阐述了企业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由于我国政府职能已有相应的改变,各级政府承担的任务不再是指令型而是指导服务型,这就对企业管理科室机构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本厂命运和经济效益,任何事只能服从这个大局大势。”

他推出全新的“三部一室”机构设置方案:原来的科室原则上撤销,重新组建“三部一室”,即生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行政管理部和厂部办公室。生产管理部设生产管理兼计划统计员一名,设备管理员一名,安全管理员一名,质量监督员一名;财务管理部设主办会计一名,出纳会计一名,成本会计一名,材料会计一名;行政管理部设劳资干部一名,房产管理及生活管理员一名,保卫干部一名;办公室设机要、行政、文字、宣传秘书各一名。每个人的具体职能任务将单独写明,张榜公布。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现在在岗的,愿意受聘的,厂部认为适合的,优先录用。

对精减机构中剩余人员,何大福指出四条出路:一是充实生产第一线力量,有关系的同志可以自找出路,与各车间联系,愿去的可去;二是由厂部研究安排合适的岗位;三是自由组合,另外开辟谋生途径,做生意办企业都可以;四是休息退养,享受一定的待遇。凡是被招聘录用的,原来已享受科长副科长待遇的原则上暂时不动,原来未享受的全部享受副科级待遇。除了厂部管理机构的方案以外,对厂部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一律做到“有组织无机构”,所有人员原则上不脱产,都要有行政职务。我们热情期望各科室没多少任务的同志,能主动申请上一线。只有大家都感到人员调整只是正常的工作,我们的机构改革才算真正成功。

时值80年代中期,何大福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这样“伤筋动骨”的改革,在金东县引起了“强烈地震”。特别是对企业的党群口全部实行“有组织无机构”,一下子使社会舆论议翻了天,纷纷站出来评头论足,有的甚至公开指责何大福瞎搞。虽然企业内部李雄关一伙已经不是何大福的对手,但外部强大的反对力量却成了何大福难以招架的“新对手”。

公安局来了一位副局长,与何大福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副局长板着脸问何大福:“你们这么大单位,保卫干部只设一个人,万一出了刑事案件,出了违法乱纪的事谁来处理?责任谁负?”

何大福:“出了刑事案件,有人违法乱纪,就交到你们那儿去。你们的社会职责就是这个,否则要你们公安干吗呢?如果我们企业内部有吵嘴打架、违纪违章,我们有规章制度,自己处理,一个人足够了。”

“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副局长软中带硬。公安局不是金箔厂的顶头上司,他们只能是“谈看法”,不能强行要求。

也巧了,那几年,金箔厂在何大福的领导下,对员工采取了“疏导”政策,厂内一直安然无恙,恶性案件和刑事案件都没发生。但由于得罪了公安局,每年的“治安先进”都轮不到金箔厂了。那位分管的副局长说:“金箔厂这样不重视治安保卫工作,起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