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除了九鼎之外,已经拥有了秦鼎、韩鼎、魏鼎,而战国七雄如今也只剩下了秦楚赵燕齐五国。
公元前247年初,休养生息两年的赵军恢复了一些元气,李牧率十万师出代郡攻伐燕国渔阳。
魏韩归秦,赵国与秦国数千里领土接壤,尤其是国都邯郸,秦军如果从邺郡出兵一日可达。
形势险恶,赵孝成王夜不能寝,他召集群臣商议,赵人自然不会完全相信秦国的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也是根据形势而变化的,如果秦人谋赵,一日即可大军包围邯郸,魏国已经降秦,赵国没有了盟友支持,而东方的齐国又是秦国的盟友,北方的燕国有对赵国虎视眈眈,赵孝成王岂能安枕?
联楚抗秦?
熊完狼子野心,比秦始皇一个稚子更为可怕,联楚抗秦等于是与虎谋皮。
齐国就不用想了,而联燕抗秦则根本就没有意义,跟燕国联盟,等于赵国成了挡在燕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张挡箭牌,燕王喜自然是喜闻乐见。
这么多年来,秦赵之间战争不断,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最为强盛的时候,依旧无法奈何得了强秦,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因为燕国在后牵制所致。
赵人攻秦,燕人必定伐赵,在背后做小动作。
赵人伐燕,却又要担心秦国攻伐,不敢尽全力。
赵国君臣一筹莫展,最终还是老将廉颇一锤定音。
如今邯郸与秦近在咫尺,等于是睡榻之侧盘踞虎狼,随时都有遭到虎狼吞噬的危险,与其这样,不如孤注一掷,全力攻打燕国,只要能灭掉燕国,移都于蓟,方可保得赵国平安。由李牧领代郡十万兵先行,廉颇自领二十万军监视秦国动静,若秦国对赵国伐燕并无反应,廉颇则分兵支援李牧,争取一战消灭燕国,移都于蓟,这也是赵国险境求生的唯一办法。
公元前247年四月,李牧攻伐渔阳,与燕王喜交战于蓟。
秦国境内一片平静,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在故魏、故韩所在的河内郡、三川郡推行黔首自食田,又辟清河郡、东郡,同样施为,根本不理会赵国的伐燕之战。
廉颇试探着抽调部分兵力支援李牧,秦国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依旧在遵循着他们制定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按部就班的推行。
廉颇大喜,分兵十五万亲自领军直扑渔阳,两路大军合一,昼夜不停攻伐渔阳。
燕军大败,燕王喜死于乱军之中,太子丹率领余部降赵,赵孝成王册封太子丹为襄平君,发落至苦寒之地,燕国灭。
公元前247年岁中,赵孝成王弃邯郸故都,移都于蓟。
战国七雄,迄今为止只余秦楚赵齐四国。
公元前247年岁末,楚国四十万军出莒城攻齐,齐不敌,向秦求援,使者在咸阳蹉跎数月不得见秦始皇帝,齐王建弃临淄退守即墨,与楚军僵持数月,粮尽,以人为食。
次年,即墨城破,楚王熊完下令屠城,即墨城中十万齐人屠杀殆尽,齐王建被五马分尸而死,国相田单自饮毒酒身亡。
齐国亡,战国七雄只余秦楚赵三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以亡掉四国的代价,换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未完待续。)
第843章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继位。
悼襄王听信谗言,以廉颇年老为由,用乐乘替代廉颇执掌兵权。
廉颇一怒之下在议政大殿上殴打了乐乘,乐乘狼狈逃窜,竟然躲到了悼襄王背后才免于继续被殴。
廉颇告老还乡,率领亲信家将五百离开蓟城。
途径邯郸故都,驻守邯郸的武安君李牧大开城门迎进廉颇,请进帅府吃酒,挽留廉颇,廉颇以返回故里为由拒绝了李牧的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