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2部分 (1 / 5)

阵型不整,主将一定是一个庸才,我兵虽少,必胜之。你带人先到山下埋伏,我必将击败来敌,将他们赶到埋伏圈,那时你必勇战,一战而破敌。”

贾同忽信忽疑地听从了。

果然高继勋所料,只是一会儿高继勋便将辽军击败,成功地赶到了贾同埋伏地点,寒光岭。

那一战,寒光岭成了辽军的坟场,宋军前后夹击下,辽军溃不成军,互相践踏,死伤一万多人!

这也许还不算什么,主战场是在河北。

然而宋朝还有二位真正的军事家,李继隆,曹玮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五章 历史的玩笑

曹玮在西北,听说打了几个小胜仗。

李继隆也在西北,似乎碰了夺嫡案,站错了队伍,于是雪藏在了陈州,后起启用,成了一个胜州知州,就这样还不放心,让他与曹玮来了一个互换。

这便是萧燕燕案头得来的消息。

河东那边败的战报暂时还没有送到她头上。

因此几处碰壁后,她明智的选择了没有动怒,并且宋朝将前线的百姓一起撤退了。这可是要命的,辽国不可能象宋朝军队那样,每次战斗必备大量粮草辎重。

因此她将主力军队集中,转向了定州。

这就是河北的苦闷之处,大多数是平原地区,即便有城池,也无法阻挡敌人南下。还好在沧州那边多是沼泽湖泊,不然更糟糕,后来黄河改道了,多次泛滥,泥沙淤积,湖泊没有了,沼泽也没有了,金兵便畅通无阻地南下。当然,金人也苦了,元蒙军队同样畅通无阻地南下,直到明朝天子御国门……

现在选择题到了王超手中。

军队就在他手中,也没有了周莹掣肘,十几万军队有了一战之力。

然而王超做了一件事,按兵不动。

这便是后世争议的地方,有人说王超做对了,他是主将,必须听从赵恒指示,在哪儿布大阵呢。

有人说王超做错了,不是那么一回事,赵恒是一个手软的人,手软到周莹犯下那么大错误,宋九仅是让周莹去楚州做知州。还磨错了嘴皮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当真王超学习李继隆,赵恒会处罚他吗?肯定不会!

实际王超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有两个结果。战胜了,相信赵恒不但不处罚他。反而会嘉奖他。可若是战败了,那会是如何?

当初在望都,他都选择了逃跑,况且现在。

这是一个只会打顺风仗与优势仗的将领,与大多数宋将一样。虽勇敢,可不敢打逆风战役。

因此他“明智”地选择了一个结果,伐木为栅,坚决防守。

然而他也没有想到,他的仕途有些黯然无光了。莫忘了,朝中还有一个首相,三朝老臣,并且担任了许多年,甚至主动上了好几回战场的首相……

王超按兵不动,萧燕燕不大好啃。但这正中了她的下怀,最好你这样吧。

而且三十万大军供给也让她头痛了,于是大军置王超十几万河北大军不理,扬鞭南下。

王超更加按兵不动。

宋朝有马有骑兵。实际在历史上宋真宗时马匹情况还不是很紧张的,在李继迁没有完全控制西北之前,宋朝得到许多战马,澶渊之战时拥有的马匹数量达到了二十万。不过后来多在中原养。再加上牧监官吏贪墨,饲养不得法,等原因。陆续死了不少。然后真正变成了步兵之战。

现在情况更好一点,不但李继迁在史上此时控制的地盘全部落入宋朝手中。曹玮在渭州还开拓了一些领土。甚至又从北阻卜哪里购来许多战马。

这些都是后来称喟的蒙古马,爆发力与奔跑速度不及河套马。然而它们比较好饲养,朝廷也择了一批进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