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8部分 (1 / 5)

但赵匡胤缺点也不少,宋朝有很多让人称道的地方,例如齐人,在唐朝科举中进士的贫困子弟十不足一,李世民那句赚得英雄尽白头,实际是一句空话,包括部曲制门阀制,都是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在宋朝才是真正的科举,包括教育也开始向平民敞开。还有各种以后看起来也落后,实际在当时很人道的政策。

可这些政策多与赵匡胤无关,要么就一个齐人的口号,都是在赵匡义,以及后来的宋真宗宋仁宗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赵匡胤虽喊出齐人,种种政策仍极不公平,只能说他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后来者便于逐步完善。

另外一个让他送命的缺点,就是不敢放开用人,国家有没有人才,那天吕馀庆与卢多逊说得很清楚,所推荐的大臣可以说九成以上皆是一代名臣,五成以上可以进入宰辅。然而至今宰辅除了卢多逊这个权谋大师外,没有一个新鲜血液。赵匡胤打压柴系功臣名将是对的,换宋九登基也会这样做,然而又不放心新人,于是权利往赵普与赵匡义手中收拢。

这一条远不及赵匡义。

不敢大肆提拨新人,也就丧失了极好的拉拢自己新班底的机会,而旧派班底又在赵普手腕下催毁得差不多了,实际此时赵匡胤已经很危险。

正是这个缺点,赵匡胤沉默许久才说出一句话:“好好做,冶铜研究结束后,朕会赐你一国公。”

就没有了。

赵匡义又是幸庆又是惋惜。何谓硕麦,皇兄。你看错了,不是麦子。是人哪。

宋九并没有拒绝,什么国公的就不要了,这次献股之功,再加上以后冶铜之功,做为代价,向赵匡胤讨要一件事。那就是玉苹。

正好那时南唐差不多也快拿下,拿下南唐,就不会对契丹有多少忌惮,然而契丹那边暂时很忌惮宋朝。只要辽使来京时,赵匡胤派人委婉说一句话,这么久过去了,萧燕燕那边也应知道得到玉苹价值不大,就会将人送回来。这是宋九想好的第三套方案。

但现在不能说,功不大,玉苹只是一个小妾,那怕是私下里说,赵匡胤也不会恩准。

至于麦子的功劳。宋九根本未想过,无论它怎么高产,是不能推广的,算什么功劳?顶多说这个产量出来了。让大家乐上一乐,也知道麦子原来也有这个产量啊。

还有他的冒进,卢多逊找他。咱们将河北弄下去吧,宋九动手了。但原来计划不是这样的,那才是真正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消灭河北。缺点就是慢一点。可能象曹彬用兵,会产生变数。卢多逊、苏晓与楚昭辅联手,背后还有一个赵匡义神出鬼没,几方推手,河北必然很快倒下去。河北一倒,各种不好的事就会翻将出来。赵普抹了一身黑灰。可这是七伤拳,伤人也伤己,招来许多衙内憎恨,包括他们父母。其中甚至极个别人的分红还没有将本钱收回来,河北就没有了。

虽说想上位,早晚必有人憎恨,不过这种做事风格,不是宋九喜欢的。

这时能让赵匡胤为他的小妾出面么?

宋九高调撤出河洲所有契股,至少从账面上算,他在河洲所有收益一起投入研发,甚至还从海上那些船收入上拿了不少钱帛也砸了进去。那么这个性质就变成了为公,大公无私!在这个大课题下,即便憎恨,也会好一点,不好也有口难言。

但还不是到开口求助的时候。

君臣散去,还要有聚会,那是在玉津园了,观稻,不仅在玉津园,庐州还有一块试验农场,同样在种稻,北方几块农场在种豆与高梁,通过这次测试,因为缺磷肥,所以磷肥作用很大,看看几种主要庄稼施用磷肥后产量究竟有多少?可数量不多,主要磷肥提取难度太高,成本大,弄出来的磷肥不多,只有几百斤,一斤成本几乎花到四缗钱。

然而它的出现将会让大家思想颠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