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激励和推动米拉麦克斯的不光是自我因素和个人趣味,还有近乎疯狂的手段。克里斯·麦格克说:“米拉麦克斯可以为任何东西出价100万或200多万美元,因为他们有所有的迪斯尼电视和录像生意作支撑。所以,他们什么都买,一买就是40、50、60部影片,而且都是些无人问津之作。关键是你要发行尽可能多的影片。许多影片都赔了钱,有些甚至砸了,只有那么一两部可能产生巨大利润。要控制市场,要拥有无人堪比的作品数量,产生别人望尘莫及的营利模式,这样才能左右这个领域。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最好的时期。”
哈维精通大数原理。他的影片都很廉价,他的财力完全可以承担得起在秋后公映三到四部具有获奥斯卡奖潜力的影片,观望这批影片中哪一部会崭露头角,然后就像操作《哭泣的游戏》那样启动令人望而生畏的推销和宣传资源。发行比其他独立发行商加起来还要多的影片使米拉麦克斯在影院系统没有人能与其竞争。杰克·福利于那年晚些时候从米高梅公司过来接替马蒂·蔡德曼担任发行部副总裁。“我的态度是,如果我们每年发行40部影片,差不多一星期一部,我们就是通用汽车公司;就会垄断市场,我们最后也做到了。”他说,“关键问题是消除竞争对手获得观摩影片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做不成生意了。比如说一家影院一年赚500万美元,米拉麦克斯也许就占这一总收入的一半。所以,我们这样威胁:瞧,我们替你建了影院,你欠我们钱,把钱还我们!如果你们不肯,就再也别想见到米拉麦克斯拷贝的影儿。往往是威胁、恐吓、刺激、挤压、骚扰等各种手段并用。如果我们在市场上能够坚持住这样一种可怕的、大容量的发行规模,那么其他人想在影院站住脚就相当困难了。或者可以这样说,即使他们占领了某个影院,我们可以把他们排挤出去,他们只有等到七个星期以后才能上映一部影片。这样他们就失去了冲劲儿。时间就是金钱。如果他们无法公映自己的影片,收入就会成问题,会陷入麻烦。”
由于大笔付出和大量买进并用,米拉麦克斯迅速成为代理公司和制片人代表们的首选站点,除非他们跟温氏兄弟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并且有充分的理由避开他们,其实即便如此,他们还会回来跟米拉麦克斯打交道。米拉麦克斯一般能得到第一时间观摩影片的特殊待遇。如果哈维不能参加某一个电影节或者一场影片观摩活动,他就会要来拷贝,或者至少一盘录像带,寄到不管他待的什么地方。通常卖家都很愿意跟他打交道。除了要拥有优先观摩或者优先要价的特权,哈维也想得到最后出价的权利,以便跟其他任何人的出价相持平或者更低。
迪斯尼的销售额随之上升,以《哭泣的游戏》和后来的《钢琴课》的成功达到顶峰,米拉麦克斯的这伙人开始摆架子并且有了一种特权感。他们总想为哈维赢得更多小小的额外的利益。如果目的未能得逞,他们就会使出威胁手段,一个个都变成一个小哈维了。卖主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话:“哈维得看这部片子。”等哈维看过影片后,他们又传话过来:“哈维还想等等再说。但是如果你们想把它卖给别人,马上给我们打电话,因为不知道哈维又会怎么样。”
“不,我不会再给你们回电话的。”
“你说什么?你什么意思?”
“如果别人看过同一部影片,答应要购买,那时再给你们打电话说:‘嗨,你想要这部影片吗?因为别人打算出价要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件丢人的事情。”
“你一定要给我们一个机会,伙计,给我们一个机会。”
美梦成真 1993—1994(3)
“你们有过机会的,如果我们决定给所有的人第二次机会,我们也会给你们的。”
“你们不能这样。哈维会气炸的,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