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崇祯王朝电视剧> 第45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8部分 (2 / 5)

草原去放羊也比往山沟里面跑要好。”

李自成犯难了,一个要西逃,一个要北逃,似乎都有道理。

李岩摇摇头,“皇太极都打不过崇祯,你觉得往北有前途吗?你刚才自己都说了,北方赤地千里,你不去考虑军队的粮食补给吗?往西到处都是富饶的地区,多山,易于隐蔽,多田,易于补给。”

李自成点点头,站起身来,“就按照李岩说的做,不要迟疑了,刘宗敏,你不要再说话,赶紧下去准备。”

“不行,我觉得此计策不妥。李岩分明是要背弃闯王啊。”一个人忽然过来。

李岩去看,正是他向李自成引荐的牛金星。

牛金星,字聚明,明末宝丰人,后迁居县城。父名垧。为鲁府纪善,“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凤角及孙、吴兵法。陂北里有田,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仅足衣食的生活。为李自成制定战略、策略,历任大顺政权左辅和天佑阁大学士。

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精于计谋,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经过李岩引荐入李自成幕下,建议“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岩是很大度的一个性格,他觉得牛金星比自己有本事,就大力举荐牛金星到李自成的身边,却没有想到牛金星会在这个时候倒打一耙。

李岩,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

他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

李自成以饥民造反起家,所过残破,实为流寇,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挺进京师;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

崇祯年间,大明帝国已经日暮穷途,苛政胜虎,加上天下大旱,百姓无以为活,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在连续不断的天灾**打击下,河南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杞县县令宋某仍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百姓苦不堪言。百姓的惨状让天性善良的李岩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去见宋某。为杞县百姓请命。但宋县令只需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百姓的死活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李岩无奈,回家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李家仅靠收租为生,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李岩作了一首《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枯骨重教得再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