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受挫。到了11月,日军已完全失去作战下去的信心,开始全面撤退。蔚山日军加藤清正部撤离之时,明朝陆军分道追击。
在海上,大明舰队由陈璘、邓子龙率领,偕同李舜臣联合截击日军。小西行长准备厚礼送至李舜臣营中,希望和谈,但是遭到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向友军求救,岛津义弘集结近五百艘战船,企图冲破中、朝海上防线,打通回国的海途。在露梁海域,爆发了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邓子龙自为前锋,亲率三巨舰设伏,向日舰进攻。在混战之中,其他战舰误射火炮于邓子龙的战舰,邓死于异国海域。李舜臣将军率龟甲战船冲入日舰阵地,身中流弹而亡,他不准部下走漏消息,临死前将军旗交给其子代为发号施令。陈璘率舰来援,再焚日舰百余艘。
及至天亮,日军死亡人数以万计,舰船也几乎全部被击毁击沉。岛津义弘只率领五十余艘战船突围而去。小西行长侥幸逃脱。
12月上旬,日军全线后撤,日本国内也派出重兵救援,日军大部撤回日本。
明军班师回国,万历皇帝升座于午门,接受邢玠等入朝将领献上的日军俘虏六十一人。接受百官朝贺、祭告郊庙之余,大明王朝颁布“平倭诏”,宣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
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
《明史》如此评价这场战争:“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 新世界的诞生(1)
这场前后两次、共历七年、涉及三国的战争,在中国史书中称“万历朝鲜役”或“万历日本役”,在朝鲜史书中称“壬辰、丁酉倭乱”,也称“壬辰卫国战争”。日本史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或“征伐朝鲜”。这是一场以日本为另一方、中国和朝鲜为一方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
其规模之大,在当时的世界上无可匹敌。
反观当时的西方,小国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海上强国虽可以在东南亚与当地土著竞争时占据优势,但其举国军力不过数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雄踞中东,但其全国兵力也就二十万人左右。而同时期英国与西班牙进行的“无敌舰队”与“英帝国舰队”的海战,所动用船只的总数还不及日本发动侵朝战争时一国动用的船舰数量多。
当时的日本很可能是除中国以外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
公元16世纪,中国不仅面临着西方势力的挑战,而且遭遇到东亚本身的挑战,日本试图通过武力重新构建亚洲新秩序。在过去的大部分历史阶段,由于中国文明的早熟和兴盛,不仅在亚洲保持着基本稳定的宗主国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有着巨大的贡献。到了明后期,虽然中国还能维持相当重大的国际影响力,但也已呈现明显的弱化迹象。
对于明朝这样一个农业国家而言,十几万远征军队的消耗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