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和发展长期的敌人,而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也将是长期性、战略性的,在这样的局面下,恐怖主义之于中国非洲利益间,就不存在“井水不犯河水”的可能,既要确保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又要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关方面就应具备和恐怖主义周旋的心理准备、勇气、能力和艺术,而不应再抱有蒙混和侥幸的心理,自己的利益,自己不去维护,尚能乞求何方?
非洲是充满机遇的地方,这一点自“中非峰会”以来,经过各方面的热烈鼓吹,已渐渐为国人所熟知,但非洲同样充满风险,却在媒体、有关方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下,被社会所忽视,其代价便是生命和财产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失,从尼日利亚到埃塞俄比亚,从苏丹到阿尔及利亚。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将使后人复哀后人,到了正视这个问题、并提醒需要提醒者的时候了。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业绩百世流芳”,安息罢,愿你的离去,能唤醒更多的人
………【法兰西文化已死?】………
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恐怕没有任何比法国人和美国人更称得上冤家的一对了,这不,11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一篇署名“唐。莫里森”,声称根据格兰特。罗森博格报道稿写成的文章,就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居然是“法兰西文化已死”。
这篇长达4页的文章火爆刺激的绝不仅是一个标题。
文章一开头就借深秋的天气形容法兰西文化“如秋叶般凋零枯萎”,因为在法国,文化已不再重要,而在全世界,美国文化已全面战胜了法国文化。
文章称,曾诞生无数著名编剧、导演和演员,甚至诞生电影本身的法国,如今影院里充斥好莱坞大片,他们宁可追捧最新美国动画影片《美食总动员》也懒得看温吞水般的法国艺术片,法国再也产生不了如特鲁弗、戈达尔那样的电影大师;曾诞生过无数古典主义、印象派和野兽派艺术大师的法国,如今只有8%的美术作品可以卖出,而美国和英国分别是50%和30%,2006年,英国达米安赫斯特美术品拍卖行均价为18万美元/件,而法国最富盛名的美术家罗伯特。孔巴斯平均每件作品售价却仅7500美元。
文章称,曾诞生雨果、巴尔扎克、萨特和马尔罗等大文豪的法国文坛已今非昔比,在当今法国小说市场上,30%的作品是从英语翻译的,曾贡献最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法国近年来屡屡空手而归,最后一位获奖的法语作家也并非法兰西人;曾诞生德彪西等音乐大师和埃迪特。皮娅芙等著名歌星的法兰西乐坛如今人才凋零,国内市场充斥着美国和英国的作品,作者还嘲讽法国人“只有改成像JohnnyHallyday这样的美国名字,才能在流行歌坛走红”(JohnnyHallyday本名Jean…Philippe**et,上世纪80年代初曾与SylvieVartan组“金色组合”乐队红极一时)。
文章用辛辣甚至刻薄的语言指称,法国文化对于世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在上世纪40年代巴黎是公认的文化与艺术之都,可如今谈起文化和艺术,大家都会不假思索道‘去纽约’”,每年只有“不到半打”法国小说家的新小说能在海外找到出版商,而每5部法国电影只有1部能得到海外票房的接受,而且法语的全球影响力也日薄西山,说法语总人数的全球排名已落到可怜的第12名,今年9月,法国费加罗杂志在1310个美国人中做了个调查,结果受访者在被问及“听到法国最先联想到什么”时,答称“文化”者仅20%,比率远低于答“法国大餐”者。与之相反,“更有趣、更贴近时代和生活”的美国小说、电视剧成为法国市场的新宠,一些“聪明”的法国小说家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英语写作上,因为“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