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部分 (2 / 4)

看见。其实魏征早已看见,但他不动声色,走到皇上跟前,作揖问安之后,就滔滔不绝地向皇帝汇报起一件一件的或大或小的事件来,唐太宗虽然觉得平时能言善辩的魏征今天似乎变得有些迂腐、唠叨,甚至有点婆婆妈妈的,但是他毕竟是自己一贯尊重严敬的大臣,总不能不让他把话说完吧。可是等魏征把话说完,作揖走开,唐太宗再看他的鸟儿,早憋死怀中,这时唐太宗才明白魏征装憨的目了。

越王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生的小儿子,风姿秀美,聪明绝伦,唐太宗特别宠爱。有人跑到唐太宗面前告状,说,朝中三品以上的老臣都没把越王当回事,认为越王长在深宫,不识创业艰难,不知民间疾苦,整天吃喝玩乐,不会有什么出息……唐太宗听了,勃然大怒,立即传旨:京中三品以上大员到齐政殿听宣。唐太宗怒气冲冲地来到齐政殿,扫了一眼满朝文武,压着满腔的怒火说:“我有几句话,想向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们讨教。以前天子,就是天子,今日天子,就不是天子了吗?以前天子儿,就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就不是天子儿了吗?远的不说,就说隋朝吧,那些王子皇孙,他们怕过谁?朝中公卿,他们想弄谁就弄谁,谁敢放个屁?现在好啦,我的儿子,我不许他们放纵横行,你们也就觉得好相处了,可以蔑视他们啦,是不是?要是有人生贱,我放纵一下,我的儿子未必学不会弄人?”大臣们吓得颤颤惊惊,作揖谢罪。这时魏征正了正朝冠,拉下脸来,说:“当今群臣,肯定不敢小瞧越王。话说回来,按照国家的规矩,大臣和皇子是平等的,臣子臣子就是这么说来的。皇上的大臣按说还应该排在诸侯王的前面。现在跪在皇上面前的三品以上大员,都是朝廷的公卿,皇上您都非常敬重,纵然小有不是,越王怎能代替皇上您来处罚大臣呢?当然就更不能随便折辱大臣。如果国家纪纲废坏,那时会发生什么事我不知道;如今圣明之时,越王岂得如此?隋朝不知礼仪,所以很快亡国,不可为法,亦何足道!”唐太宗听了魏征一席话,说:“我刚才发火,自以为有理,等听了魏征一席话,始觉大非道理。”赐魏征绢一千匹。

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提醒他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642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前去探望,见魏征瘦骨嶙峋的样子,心中非常难过。唐太宗长着一脸好看的胡须,他平时非常爱护自己的胡须,可是当他听说胡须烧成灰泡水喝可以治魏征的病时,便马上剪下自己的胡须为魏征治病。他见魏征住的极其简陋,马上将自己修宫殿的材料运来,给魏征修建了一座府邸。看着魏征不行了,唐太宗把已许配给魏征儿子的女儿带到魏征的病床前,对魏征说:“你为了朝廷竭尽心力,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你就睁开眼睛看看你未来的儿媳吧!”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人用铜(古代的镜子用铜磨制而成)做镜子,可以纠正衣冠;用古代历史做镜子,可以明辩国家的兴盛与衰亡;以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和过错。现在魏征走了,朕便失去了一面宝贵的明镜。”

为了更好地纳谏,唐太宗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有效的措施,如谏官和史官列席军政会议,对于敢于直谏的大臣给于重赏鼓励,同时也是对其他人以后进谏的一种有效的鼓励。唐太宗是个善于治国的政治家,又是个能征惯战的统帅。一次,他拿出十张好弓,问一位造弓的老师傅:“这是我过去收集的十张良弓,你看怎么样?”

他满以为弓匠会大大称赞一番的。可那位弓匠把十张弓都仔细地看了看,笑了笑说:“皇上,这些弓的木心不正,脉理歪斜,射出的箭走不直啊!虽说是强弓,可都不是好弓。”

太宗听了十分扫兴。可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