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部分 (3 / 4)

同时由于与明朝的战争不仅使也先损兵折将,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赏赐以及与明朝交易的机会。当时的瓦剌是一个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众的生活将是非常艰苦的。

北京大败之后,也先开始着手与明朝讲和,并宣称“迎使朝来,大驾西去”,要明朝接回已经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景泰帝是很反感的,他的心思和南宋高宗赵构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想把兄长接回来。至于孙太后和英宗的钱皇后怎么说,大臣怎么讲,他都不听。把他逼急了,他就恶狠狠地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最后,还是于谦发的话:“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景泰虽然糊涂程度不下乃兄,可有一点很好,他一生最信任的就是爱国将领于谦,举凡于谦说什么,他都答应。半夜的时候,于谦有急事奏报,景泰听到鼓声也立刻起来听政,这回也不例外,他同意迎还英宗。不过,态度很冷淡。右都御史杨善等人请命出使,景帝所给敕书只是有关议和内容,不提迎复英宗之事,也不给金帛等赏赐的礼物。这也就此埋下夺门之变的种因。杨善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但在迎接英宗回朝的礼仪上,景帝与大臣又产生了矛盾。景帝认为仪礼过重,应该从简。大臣提出异议。最终还是英宗在几封书信中称自愿迎奉从简才缓解了局面。见面之时,仿唐朝天宝之乱后玄宗、肃宗禅让之礼,英宗、景帝之间禅让。随后,英宗被送入南宫,开始了7年的幽禁生活。7年间,英宗未能踏出南宫半步。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夺门之变

土木堡之败,是明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也是英宗人生经历的第一个谷底。幸好被俘的一年时间里,也先对这位对手颇为尊重。据说也先命每2日进羊一只,7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进牛奶、马奶。北方天气寒冷,他还曾令妻子出献“铁脚皮”,给英宗御寒暖脚之用。也先曾经对明朝使臣说过这样的话:“大明皇帝与我是大仇,自领军马与我厮杀。由于上天的意志,使他落在我手里。众人劝我杀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我特着知院伯颜帖木儿使早晚恭敬,不敢怠慢。你们捉住我时,留得到今日么?”而朱祁镇被俘期间,也曾流泪对前往探望他的礼部侍郎李实说:“也先有意送我回去,请你转告朝廷,我回去后,只求做一个平民,便心满意足。”但实际上自从英宗被放回来以后,明朝内部围绕着新旧两个皇帝展开的一场斗争已经不可避免!

明英宗回来以后,被景泰安排在南内居住,加派靖远伯王骥看护,实际上是监视,不过,这个王骥是个官迷,因为于谦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讨厌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关系越来越好,这是景泰没有料到的。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自由。景泰给他的限制很多,不仅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而且日常的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送进去的。为防止南宫与外面联络,纸笔极少供应。

英宗的伙食不是很好,开销也不够,都靠着英宗的皇后钱氏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偷偷送到宫外去卖掉,以弥补开支用度的不足。有时还要靠娘家贴补一些。有个太监说南宫的树木多,恐怕会有人越过高墙与英宗联系,景帝遂命人将大树砍伐掉。可以说,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英宗早年和太监特别是资格很老的太监们很熟,这时,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资格的太监阮浪。此人是和范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时候就入宫的,这时已经经历四朝了,不过,阮浪的运气很差,混了这么多年,也才是个少监,连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