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周秦石鼓> 第1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2 / 4)

崇拜,对夏氏族称作羌。在商语中,羌是牧羊人,被役使的人。唐人用羌来称呼夏人。

唐衰落了,周人来了,周人在伊洛建立了周政权。羌人已经是一支少数氏族,已经没有了与周人抗争的能力。在周人的眼里,羌不过是一支无足轻重的小氏族。在周时代是三千诸侯,三千诸侯也轮不到羌的名字。周人不再记得羌的名字,史记也没有对羌的记载。二千年后,从殷墟出土了甲骨文,羌的记载被发现出来。

这是一段长长的历史故事。这段故事填补了华夏史的一段空白。因为这段故事,可能对唐政权,对商的历史有了深一些的认识,对夏史有了完整的认识。关于夏语之谜,关于夏的氏族发育之谜的谜底终于找到了。说到这里,对于商史的认识完成了。对于夏史的认识完成了。但是,对于羌史的认识还没有完成。羌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氏族,羌人建设了夏巫祠。羌人经历了两次氏族征服,一次是商的征服,一次是周的征服。羌氏族没有消失,退向了甘肃。在以后的历史中,羌氏族一再的表现自己。羌人将禹神话传递到了岷江地区,在历史上留下了“禹兴于西羌”的记载。羌人发动了反抗汉政权的武装斗争。在南北朝时期,建立过羌人的政权,叫做后秦。

羌人曾经是一个先进的氏族,比周先进,达到了畜牧生产的高度,退向甘肃以后,没有进入种植生产,长期的停滞在畜牧的生产方式。今天的羌人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人口约几十万。

据说羌族与彝族同源,彝族分布在四川的大,小凉山。彝族有文字,文化的发育高于羌族。彝族来源于山东。于是,禹崇拜,禹氏族这个渊源浮现出来:远古的禹始族曾经扩散一个很大的范围。

生产氏族

到了夏时代的晚期,新类型的氏族,生产氏族兴起。生产氏族成功的孕育出来殷,唐政权,殷唐政权谱写大商辉煌。在伊洛,生产氏族的周氏族比殷唐晚兴起,在公元前1千年建立起来周政权。

氏族生产

氏族生产

说到氏族生产,那是极难极难的事情。从事生产的夏人难,做历史的人也难。关于人工生产没有资料可以依据,夏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不知道。但是,夏时代是从采集到人工生产的过渡时期,夏人一定开始了生产,不然的话就活不下去。

夏人的领地在伊洛,望不到边际的河南平原,土质极肥。今天的渭河下游,河南山西的黄河两岸,都是极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但是,大规模的土地生产的条件尚未成熟。只有食物枯竭,饥饿被迫的时候人工的生产方才加快脚步。夏时代的氏族生产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

在古文中,有田字。田字与土地生产,人工生产有关。田字能够启发我们去推测初始的人工生产。

到了夏时代,开始出现一方一方的田。田的四面是无法跨越的壕沟。田里长满了荒草。这样的田原来是吸引野兽的,因为田联成了片,已经没有野兽可以吸引。只有羊,兔,猪一类的动物任其自然的繁殖。兔,羊吃荒草,猪则拱食地下的根茎。在夏时代,氏族人不大吃草种子,草种子就不像豆菽那么有饱满的籽粒,也不像瓜果那么多汁,也不像臻栗那么香甜。这三类食物在方田的范围内,连棵秧苗也难见到。全氏族的人几乎都奔向很远的地方去采集。这时候的方田已经没有动物,唯一的是铺天盖地的鸟雀在啄食草种子。于是 在鸟盛的季节里,人们便张网捕鸟。

在夏时代,洪旱雨涝的灾害时时地威胁着生存,食物极紧张,略微地减产也容易被感觉到。夏人对天的依赖比对“祖先”的依赖大多了。生育神的女娲不再有凝聚力,相对来说,治水的禹更受崇拜。

一支始族在洛阳以东的地方住了下来。这住下来的始族人以草种子为食。这支始族人就这样的解决了食物的来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