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2 / 4)

内容。

我们到延安后,看到的秧歌剧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形式很好。看了《周子山》,它是根据秧歌剧发展起来的小歌剧。它打破了场次关系,利用走场过场形式,一会儿一场,不受场景限制,形式很好。当时我们也提出要演一个反映敌后生活的戏,演什么呢?过去我们有个《白毛仙姑》戏,是一个多场戏,需分场次演,认为只能拍电影,作为舞台戏就有点不好演了。现在想,可以把它搬到舞台上了,因为它是敌后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个剧本是在一个敌后通讯上写的,我们将剧本拿到“鲁艺”,让“鲁艺”的领导审查。他一看,说是好东西,让我们组织力量来搞。那么,搞个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呢?搞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还是中国形式的歌剧?搞中国式的歌剧,就得向中国戏曲艺术学习。当时,找了秦腔艺人教我们,教旧戏的传统动作、传统唱法……

(郭锦华整理)

陈强(1918— ),原名陈庆三,河北省宁晋县人。电影、戏剧演员。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1936年在太原并州中学学习时,开始参加进步戏剧活动。1938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9年调华北联大文工团。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西北战地服务团。1944年回延安,在鲁艺文工团当演员。1945年在大型歌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取得很大成功。1947年,进入刚刚创建不久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参加拍摄《留下他打老蒋》(1948)、《桥》(1949)等影片。1950年,在影片《白毛女》中,成功地塑造了黄世仁的银幕形象。之后,又在《画中人》(1958)、《三年早知道》(1958)、《春暖花开》(1960)等影片中扮演角色。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成功地塑造了反面角色南霸天的银幕形象,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一届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电影配角奖。1962年,在影片《魔术师的奇遇》中饰演魔术师陆幻奇。此后,又在《海霞》(1975)、《大河奔流》(上、下集,1978)、《瞧这一家子》(1979)、《夕阳街》(1983)、《生财有道》(1984)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我从小就知道任伯年

关于我学美术的经历,可简单谈一点。

我1921年生在上海市松江县,我家三代人都是行医的,小时候就我一个孩子。我的父亲很喜欢书画,而且他也很喜欢种一些盆栽。现在人家要我回忆,为什么从小就喜欢画画,原因是很复杂的。有时候总是讲跟环境有关系,跟父母有关系,有家庭的因素。我具体地讲一点。我父亲的房间里挂了一张画,是任伯年的,是复制品还不是原作。那时候我父亲没有条件去买原作,但是这张复制品不是现在的复制品,是石印的,印了以后人工上颜色的那种。任伯年画了一个人骑了一个毛驴,那个人看见后面有一个推车的人。就是“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意思是你不要自己骑了毛驴,还去羡慕人家骑骏马的,你回头去还看见推车的,你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所以我从小就知道任伯年。

我父亲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邻居,他的上代人也是比较有名的,叫张祥河,这个人是刻美术丛刊的,有一种叫《四铜鼓斋论画集刻》,石涛的《画雨录》第一次就是在他的丛书里出现的。这个人后来在广西、广东做官。他的孙子叫张涛也很喜欢画画,常到我家来。他给了我几本启蒙时期的画簿,我就根据它来学。小时候我家里就一个孩子,家里鼓励得多,这样就慢慢地喜欢上了画画。

同时,我们上海市的松江县在明代的时候是很有名的。几十年以前,还是松江府上海县,我们的环境也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我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