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7部分 (3 / 5)

其他军机采购计划。只是在战争期间,为了提高海军航空兵的出动效率,美国海军与空军合用岸上基地,将部分舰载航空兵部署在陆地上。

在东北方向上,因为黄海过于狭窄,绝大部分海域都的中国陆军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所以美国海军很少派遣舰队进入黄海北部海域,也就无法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多少支援,最多只能在上千公里之外,用巡航导弹打击地面目标。

针对东北战场上的局势,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将部分部署在东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调过来,加强空中打击与空中封锁,用轰炸来削弱中**队的战斗力。

显然,这也很不靠谱。

虽然轰炸的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中**队造成的损失也不中国的军火工厂全速运转,也只能保证主力集团军达到基本配制,绝大部分新编集团军与所有民兵纵队都没有重装备,是纯粹的步兵,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中**队的最大资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让中**队始终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战斗力。

事实证明,美军的轰炸行动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并不是很大。

特别是在战线后方,轰炸能够瘫痪公路与铁路,却挡不住人的脚步。在罗耀武动员了数百万军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资送上前线的情况下,美军的轰炸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归根结底,轰炸起不了作用,还是得增兵。

美军的增援部队无法及时到达,韩国又没办法继续扩大动员规模,甚至连已有的部队也不愿意渡过鸭绿江,就只能在别的地方想办法。

可是,能向东北出兵的还有谁呢?

''

第九十一章 最后通牒

阜团军覆灭的消且传出,韩国朝野内外片哗然

一月十三日,全球各国的主要电视台与报纸都重点报道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而且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都有一个类似的重点,即中**队在退守本土之后。几场会战打下来是越打越顺手。美韩联军却是节节败退。

暂且不说这些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舆论导向说明,中**队正在逐步扭转不利局面。

当然。客观的讲。战场局势没有这么乐观。

虽然在这场会战中。中**队的损失并不大,几个主力集团军中,除了第十五集团军的减员率较大之外,其他几个集团军的伤亡都不是很严重。六个主力集团军的平均减员率还不到一成,但是打完这一仗,罗耀武手里的作战物资也被用得一干二净。后方补给也很难在短期内到达。

也就是说,中**队很难再次发动类似的大规模会战。

说得不客气一点。就算到了二月份,罗耀武也难以筹集到足够发动一**规模进攻的作战物资。

没有物资,就没办法打下去。更谈不上扭转败局。

与之相反,美韩联军的作战物资却在源源不断的送到丹东与庄河。仅在一月上旬。美军就向东北前线运送了五万吨面粉,而同一时期。中**队送到前线的粮食只有一万吨,仅够前线作战部队消耗一个月。

拖下去的话,下一次抢先发起进攻的肯定不是中**队。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韩国被打怕了。

两次会战,韩军折损四十多万人马,算上之前损失的兵力,仅在中**队手里,韩国就损失了相当于战前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员。

一百个弗国人,就有一个在战的上被中**队歼灭。

这个比例。也太吓人了。

要知道,一个成年人的正常社会关系网络是在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说。每一个弗国人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四个亲朋好友。

对韩国社会来说,这个打击确实不

首先出问题的,就是弗国的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