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6部分 (3 / 5)

。或者用胡人塞边,用胡抗胡。

给了好处,于是才说道:“太后,臣虽在吐蕃,可也听过唐朝许多事情。我们吐蕃都替贵国想出一条主意。”

说着他指着大非川说道:“首先,臣这一次前来贵国,是向贵国称臣的。然后贵国可以将郭元振调离大非川,反正大非川是吐谷浑人,他们时叛时降,对贵国对吐蕃,都不是忠心耿耿。只要贵国将郭元振调回大非川,我们立即出兵大非川,对吐谷浑人进行惩罚。只要我们能出兵大非川,那么就能牵制血营的兵力。没有了血营危胁,太后一年之内,就可以将朝廷稳定下来。还一个清明健康的大唐盛世。”

吐蕃人向唐朝称臣,这对韦氏新成立的朝廷将是一支兴奋剂。

而且吐蕃人出兵大非川,确实也能牵制血营兵力。

不过就是韦氏,她也没有糊涂到了家,所谓的称臣,所谓的疆域图,也不过是一纸空文。一旦朝廷召回郭元振,将兵力撤退,让吐蕃人再度占去大非川,多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不过很让她心动。至于吐谷浑有没有被吐蕃人占去,她能管得了吗?不要说是吐谷浑,就是西北二十三州,现在与独立有什么区别?

况且还是吐谷浑人。

如果能将血营牵制,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吐蕃人如果称臣,这变成了内部矛盾,也好象百姓交待。

不过她依然很犯难,就是郭元振能不能招回去。

这个郭元振同样尾大不掉,是一个不听话的家伙。

看着她的脸色,这个吐蕃使者又说道:“太后,是不是认为郭将军有些不听话?”

这句话使韦氏有些恼羞成怒,这不是在打脸吗,那壶不开揭那壶。

可没有办法,不点明了,下面不好谈。吐蕃使者又说道:“还是不难。郭元振是持兵保恩,如果南方望部、金齿部、濮子部、茫部叛乱,侵扰剑南,会有什么样的情况?”

他指的是南方六诏,六诏夹在吐蕃人与唐朝之间,时而倒东,时而向西。不过因为前些年吐蕃强大,多半与吐蕃暧昧不清,有时候也侵扰剑南各边境,甚至与剑南的南方各族勾结起来,时叛时降。不过这些偏远的地方,都不是唐朝的重心,以安抚为主。

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南方六诏渐渐也产生了野心。

对远方边境,韦氏不是很在意的,就是丢失了,也是贫困的地区,说不定还会朝廷减压。

可这句话让韦氏眼睛一亮。

如果这些各部侵扰边境,以吐蕃人的影响力,再支持一下,不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用这条理由,将郭元振调到剑南做大总管,还是能让郭元振明哲保身,也有了借口。

但其中的轻重利害,韦氏也没有能力看清楚,而且她也上过突厥人与吐蕃人的当,因此她要与手下心腹商议。

于是开口说道:“现在先皇入陵,这是首要大事。孤几天后给你答复吧。”

这个吐蕃使者知道韦氏其实在心中默许了七分,很高兴地退下去。

韦氏这几天就在与心腹商议。不过如上官婉儿心中所想,她这些心腹,贪官污吏有之,阿谀奉承有之,但有能力做实事的大臣廖廖无几。

虽然看起来,有许多“好处”,可让突厥人与吐蕃咬了一次,咬怕了,一个个不知如何是好。

此事拖了下去,可是韦氏听到了另一条消息。

李隆基这一次破釜沉舟,在灵州现身了多次。也被一些人听到风声。

在李显入陵的时候,纪处讷与武延秀、赵履温、叶静能以及诸韦家人,多次上书让韦氏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称帝。

韦氏心中很是蠢蠢欲动,如果不是西北血营,现在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军以及地位重要的三省六部诸司,大多数被韦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