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宋朝历史讲解>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3 / 4)

樊楼,彻夜通明;灯红酒绿,千金买醉;笙歌鼎沸,歌舞升平。这还能叫“贫”么?当时的社会,看上去富贵繁华,似乎财大气粗,实际上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达官贵人,奢侈无度;贫民百姓,度日如年,一遇灾害,就会大乱,国家有极大的隐忧。

大宋帝国养兵百万,一旦出师,刀枪眩目,衣铠鲜明;登山涉水,宛若长龙,前不见排头,后不见排尾。如此阵容,如此声势,还能叫做“弱”么?可是人人皆知,军队是用来打仗的,不是用来表演的。所谓“东京八十万禁军”,吓唬老百姓有余,对外作战就很难打胜过一回,经常是一打就垮,一触即溃。

这个“贫”与“弱”的后遗症是谁留下来的?外人不知道,赵家的子孙大都了然于心。因为历代的账簿都保存在皇宫的档案里。只要没有大灾,国家的财政收入年年都差不多,为什么经济越来越困难,那是因为开支增加得太快了。也就是冗官(吃饭不做事的官)太多了,冗兵(根本不能作战的兵)也太多了。

太祖赵匡胤时期,还很俭约,州、县地方官还有很多缺额,哪有冗官。全国兵员不过30多万,还在整编、裁汰之中。因此年年结余,仓库皆满。太宗赵光义弑兄夺位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大量开科取士,并且提高文官待遇,收揽人心,官员总数较太祖时期猛增七八倍之多,由此出现了冗官。他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两次贸然对辽作战,把军队扩大到了60多万,连续两次战败,军队溃散的就有30多万人,以后还得陆续收编。他轻开边衅,惨败之后吓破了胆,宁肯忍辱服输,以弱国自居,再也不敢对外应战。这就造成了:一、因为不敢对外应战,所有的军队都成了冗兵。二、边境上经常受到侵掠,不敢还击,遗患无穷。也就是说,这“贫”与“弱”两大后遗症主要是由太宗赵光义遗留下来的。既然是祖先闯下的祸,祸延子孙,子孙无话可说,只好默默承担,在刘太后当权,赵祯自己没有亲政之时,他已经发现了一位胆大包天的能臣,此人名叫范仲淹。刘太后权倾天下,没有人敢去惹她,范仲淹居然敢向她上疏,请他归政于皇帝。群臣都捏了一把汗,幸亏刘太后没有理他。刘太后去世,赵祯就把范仲淹提为右司谏,鼓励他遇事直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君子满朝的仁宗时代(7)

有一次江淮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范仲淹上疏请派员前往安抚救济,皇帝没有及时批答,他就很不客气地急奏:“如宫廷中半日不食当如何?”皇帝一点也不生气,立即指派他去救济。他即日成行,所到之处,开仓放粮,豁免一切苛捐杂税,努力帮助灾区百姓度过难关。在回朝复命时,他带回几大捆灾民所吃的叫做“乌味草”的野草,请朝廷传示给六宫贵戚,希望大家知道民间疾苦。这个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公元989年生,两岁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他就跟着姓朱,取名朱说。逐渐长大知道自己的家世之后,他就涕泣辞母,外出发奋求学,就读于应天书院。在求学时,生活极为艰苦,即所谓“断薤画粥”每天煮粥一大碗,凝固以后划为几块,进食时以薤菜数茎,和盐而食。读书疲倦了,就以冷水洗脸提神。后来他中了进士,做了官,迎养母亲,才改回原姓,更名仲淹。他不以母亲改嫁为耻,一生中与朱氏异父兄弟友好相处,经常来往。足见他做人很有人情味,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道学先生。

他从担任专职的言官开始,对于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任人惟亲,官官相护,互相包庇,贿赂公行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随时发现,随时揭发。这不仅得罪了一大批贪官,而且捅了宰相吕夷简的马蜂窝。因为吕夷简本人就是结党营私的总后台。吕夷简派人劝他“不可妄议军国大事”,名为劝说,实为威胁。他坚决顶回去,表示宁肯丢官丢命,也不愿姑息养奸。朋友们在他揭发个别贪官的时候,还在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