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宋朝皇帝列表> 第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部分 (1 / 4)

炫趟阕旁缛栈鼐��幌朐谕饧湓俟�飧鍪茏锏娜兆印2蝗绦娜美习傩粘钥啵�嵌际瞧�粱埃�导噬鲜亲约撼圆涣丝唷U馐焙蛉绰值娇茏枷肜聪肴ハ氩煌ǎ��蛔啪趿恕�

寇准同意谈和,赵恒立即派曹利用到辽营去进行谈判。这个曹利用自幼生长在宋辽边境地区,能说一口流利的契丹语(辽国人以契丹族居多,所以称契丹语为国语)。当时辽国朝野上下倾心汉化,辽国官员都要读中国诗书,所以多少都能说几句汉语,但是汉人却不学契丹语。对于精通契丹语的曹利用,宋廷从来就重视他,凡对辽国打交道,总是尽量让他上阵,他能和萧太后对答如流,这对谈判自然有利。临走的时候,赵恒交代他说:“万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就是每年送给辽国的银绢所值不超过一百万两银子)寇准听说此事,十分生气。在曹利用出发之前,气冲冲地把他喊来,对他说:“你虽然得到了旨意,还是要力争,能少就少,别把老百姓的血汗不当事。如果你答应的数字超过三十万,当心我要你的脑袋!”皇帝已经同意的事,寇准还要去插一杠子,这当然是得罪人的。好在曹利用理解他的心情,并不介意,最后真的是以三十万谈定。曹利用回来的时候,赵恒立即召见。曹利用明知他急于知道结果,但是要顾到礼节,只能是一步步走过来,又不能跑步。赵恒急不可耐,就一再打手势询问,当他看到曹利用伸出了三个手指,误以为是三百万,不禁紧锁眉头,默不作声。后来知道是三十万,欢喜得嘴都合不拢来。

“澶渊之盟”的内容,实质上不过两条:

回銮碑。澶渊之盟订立后,宋真宗赵恒回到京城,在前线立碑作为纪念。此碑可作澶渊之盟的见证。

一、双方结为兄弟之邦,宋帝为兄,辽帝为弟,宋帝尊萧太后为叔母。两国恢复邦交,互通庆吊。

二、宋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个和约能够很快的签订,曹利用固然出了大力,也是形势使然。外交上能取得胜利,不是光靠嘴巴会说,更重要的是有实力做后盾。过去辽国不把宋军看在眼里,是因为宋军经常闹不团结,那些招募来的士兵,每每避战,不肯出力,被辽军骑兵一冲,就会瓦解。这一次宋廷的御驾亲征,在寇准的统一指挥下之,人人卖力,万众齐心,连杨家将杨业的大儿子杨延昭的队伍这种边疆的子弟兵也从几百里外赶来,在某些关口集结,准备切断辽军的归路。辽军深入对方国境,补给为难,打几次小胜仗,不能解决问题,归路如被切断,那就不堪设想。萧太后认为,只有订了和约,才能平安回国。至于银绢,只能是得多少算多少,不再计较。在宋廷这一方面,皇帝赵恒认为:每年财政收支高达几千万两银子,送给辽国的“岁币”,不过其中的千分之几。两国每打一次大仗,军费大得惊人,动辄以百万计。能不打仗,就是花钱买和平也是值得的。双方各打各的算盘,这才是和约能够签订的根本原因。

长保和平的澶渊之盟(4)

从表面上看,两国的皇帝以兄弟相称,互通庆吊,文书往来互称南北朝(宋称南朝,辽称北朝)这个和约好像是平等条约。其实,和约中有了“岁币”的规定,宋廷每年要无偿付给辽国三十万银绢,这个和约就还是个不平等条约,对于宋廷来说,还是一种屈辱。宋代有许多文人在诗文中一再表露出对于“岁币”的强烈不满,并不光是舍不得这一笔钱,而是觉得这是一种侮辱,希望团结奋斗,以雪国耻。这也就是宋代爱国诗文特别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萧太后是女中豪杰

这次澶渊之盟的迅速签订,让宋辽两国一举打下了长达百年和平共处的基础。总的看来,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宋方坚持抗战的宰相寇准,自然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而辽方的萧太后,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说得上是一位有胆有识有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