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即又摇了摇头。
不可否认,他也认为陶洪的言论无不道理,放在其他年间,或许会出现许多私铸金砖的情况,但是在当代,可能性较小,因为当代的魏王,乃是说一不二的赵润既然朝廷明确表示私铸钱币、金砖者判处死刑,抄没家产,那么,一旦有人触犯此罪,朝廷就绝对会按律照办,绝无幸免的可能。
似乎是看穿了文少伯的心思,陶洪低声提醒道:“魏人不敢,未必他国的人不敢。”
文少伯愣了愣:这倒是!
当日,在陶洪告辞之后,文少伯便将他俩讨论的过程与结果,写成书面,派人投递到了天策府,送到了天策府左都尉高括手中作为魏王赵润的御用商人,他拥有直接向君王呈禀利害的权利。
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一看这份书信的落款乃是安陵文少伯,便检查了一下信盒、纸张后,便立刻派人送到了皇宫,送到魏王赵润手中。
在甘露殿内,赵润仔细地观阅了文少伯的书信,思忖着他与陶洪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正如文少伯所认为的,其实对于魏国的寻常百姓而来,铜圜与银圜,完全足够满足百姓的日常交易,只有在添置贵重物的时候,才有小几率用到金圜钱;除此之外,就是那些殷富的世家子弟,一顿酒菜就花掉几个、几十个金圜,这未必不可能发生。
相比较之下,金条、金砖、纸契,这三者纯粹就是为了商贾而设。
但是陶洪这位定陶的巨商却认为,金条、金砖这两者,用途小而且具有潜在隐患,建议废弃,这让赵弘润对此犹豫不决。
他国的金……么?
负背双手站在窗口,赵弘润沉思着。
仔细想想,其实陶洪说得也没错,毕竟金子这种东西,并未只有魏国有,其他国家也有,魏人摄于本国的刑律,不敢私铸金条、金砖,未必他国的贵族也不敢倘若有其他国家的贵族仿冒魏国的金条跟金砖,并且在其中掺杂其他金属,这将极大损害他魏国的利益。
更要紧的是,倘若是其他国家的人犯了罪,他魏国是否仍旧按律处置呢?倘若按律处置,这是否会引起该国的不满呢?
虽然目前的魏国毫不畏惧其他国家,但也没有必要白白竖敌对不对?
因此陶洪认为,既然金条跟金砖作用小而隐患大,不若废弃,让纸契来代替他甚至觉得,纸契比看得见的钱币方便地多,除了必须跑几趟金部的衙门。
想了想,赵弘润最后还是来到了垂拱殿,与内朝诸大臣一起探讨这件事。
不能否认,赵润与朝廷诸大臣的想法是好的,但想法好,有时候未必就适用。
就像陶洪所说的,就算朝廷推行了金砖这种专门大宗交易而设的货币,可谁会傻乎乎地背着几块金砖去交易啊?毕竟那可是有菱有角、并且非常沉重的金砖。
倘若是一般人的言论,内朝诸大臣或许还不会过于当真,可那陶洪,那可也是名声响彻他魏国的定陶县巨商,这位白手起家的商人给出的建议,当然值得采信。
难道真的不适合?
内朝诸大臣们不禁犹豫起来。
“还是再看看罢,倘若果真不合适,就撤下来。”赵弘润一锤定音地说道。
内朝诸大臣纷纷点头。
虽然陶洪的建议确实让他们产生了几许怀疑,但国家政令,却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反对就撤回对不对?诸朝臣们决定观望一阵子,倘若日后证明金条、金砖确实不适合流通,那么再将其撤下来。
至于陶洪其他几条建议,诸内朝大臣们倒是觉得非常有道理。
比如说,朝廷应徐徐回收散落在民间的私金,免得被有心人收集起来私铸参杂了其他金石的金条或金砖,并且,需严格把关外来金银的流入主要是看看成色,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