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 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然后是传菜上供,全家依次拈香跪拜祖宗,“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这是祭祖礼仪,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似乎远离了今人的生活,但实际上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作为“仪式”大多数人已很陌生,但《红楼梦》一书却写得一丝不苟,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祭祀”只是一种形式,重在心到神知,强调的是对祖宗的虔诚的感念。同时,这种祭祖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凝聚家族内部的人心,以保持家族内的团结与和谐,从而使家族能够永久昌盛.
祖先崇拜是封建的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其通过祭祀活动来缅怀先人功德,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心意,从而激励后来者继承先人开创的事业,弘扬光大,在今日之社会仍然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倡导的好传统。
2005年10月28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实非别书之可比
实非别书之可比
——贾府之“贾”的一种解读
汉字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恐怕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媲美的。《红楼梦》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形声、会意、假借、拆析、谐音,乃至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功能,收到的奇妙效果,“实非别书之可比”。
因此要真正读懂《红楼梦》,解得“其中味”,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小说中的文字,而且特别需要我们懂得一些汉字文字学的知识,能够透过字面之意读出隐藏在字面之外的多重涵义。在我的阅读经验中,《红楼梦》一书之所以难以真正读明白,其奥妙之处大多在小说中的用典和用字所给读者留下的“话题”空间太多,太纷纭复杂。
在《红楼梦》一书中,我们最常见的谐音法(例如,卜固修谐不顾羞,冯渊谐逢冤,甄士隐谐真事隐,仁清巷谐人情巷,等等)。又如拆字法,“一从二合三人木”、“自从两地生孤木”等,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例子。这些例子一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为常见的写作手段,二是从读音上可以得到联想,容易读懂其涵义。但是小说中还有不少文字解读起来则比较困难,产生不少歧义和争论。例如小说中的荣宁二府取姓“贾”字,大多数读者容易与“假”字联系在一起,而对“假”字背后隐藏的内容却很少细致地进行探讨。
(1)从字形上看,贾字曹字非常相近。小说特别写到薛蟠将唐寅误读成“庚黄”的笑话,也是因形近而讹。作者是否有意提示读者注意贾与曹二字的形近,而暗寓着贾家实为影射曹家呢?我想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用心。
(2)从文字训诂角度看,贾字除了姓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用法之外,还有如下两种解读值得注意。其一,贾者买也,求取也。例如“欲勇者贾余馀勇”,“谋于众不以贾好”。联系到贾府的发迹变泰史,可以知道贾府的先辈正是因英勇善战立下汗马功劳而“谋取”的“国公”封爵,有“买”的内涵。其二,这种以九死一生“买”来的封爵,在给贾家子孙带来“烈火烹油之盛”的同时,也给子孙后代埋下了败落的祸根,即所谓的“贾祸”!
(3)从故事层面上看,《红楼梦》中写到薛家是皇商,即做买卖的,贾(音沽),即是从商者。贾府内的奴仆不论男女大多都是买来的,也可以卖,是一个大贾。小说中通过贾雨村之口吟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就是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待价而沽”之意,所以他姓“贾”,即求售。薛宝钗进京待选秀女实质上是闺秀中的精英也在求售,谋取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