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宜之时,他就能够看出来,谁在摸鱼划水。
对朱棣而言,既然于他无用,那就干脆没有,凡事要么不做,做就要做绝。
这般简朴的思想,显然是来自于他的老爹朱元璋,狠辣至极,不能为我所用者,皆可杀之。
詹徽对此却抱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虽不担心这件事情波及到自身,但也不愿意看到文官被杀戮过重,否则朝堂之上力量失衡,对他这样的文官并没有好处。
因此,他还是小心的劝道:“殿下,查出首恶元凶,杀之即可,不宜牵连过众。”
朱棣却是冷笑一句,道:“詹大人这句话我不赞同,这等巨贪大恶,本就该杀,而那些买官之人,更是如此。”
他停顿片刻,接续道:“买官之人,花费如此大代价获得一官半职,想要回本,就必须刮取百姓民脂民膏,如此一来,不知道多少百姓因此受难,如果不能悉数斩除,定会害民。”
詹徽心知这也是个崇尚重罚的主,难以劝服,只得道:“殿下所言有理,贪污者理应严惩,如赵勉这样元凶,更应该杀之以儆效尤。微臣以为,若是罪行较轻之人,流放即可,未必要杀之。”
如果眼前之人是朱元璋,那詹徽必定是二话不说,绝不会有此建议。
但眼下是太子朱棣,詹徽与之相处这段时间来,也算摸到了些许脉络。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詹徽心知太子虽像陛下,但还是有不少的差异。
或许是朱棣经历的苦难并未有朱元璋那般多,他并非像朱元璋那般,生性中满是对官员的恨意和不信任。
詹徽确信,朱棣应当存在着几分怀柔之心,手段不会像陛下那本刚猛,甚至于朱棣更能清晰的认知道,如何去选人用人。
这一点原有历史的确可以证明,在对文官的选任之上,朱棣安排的辅政大臣,比朱元璋安排的辅政大臣,的确更加高明。
正因如此,詹徽才敢于委婉的提出一些建议,他是真的担心朱棣杀红眼,彻底毁了文臣的底子。
对此,朱棣只是一句:“一切照《大明律》处置!”
听到这句话,詹徽并未有太多放松,甚至于嘴里还有几分苦涩之味,这话倒是耳熟,当初陛下制定《大明律》时,也说过相类似的话。
只不过当真杀红眼之后,《大明律》也就成了一堆废纸,甚至于各种不存在于《大明律》上的酷刑,也应运而生。
他正思索着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劝诫,就见一个太监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来至朱棣身边,先是见礼后,才小声的在其耳边说了几句。
下一刻,詹徽便见到朱棣神情顿时喜悦起来,道:“詹大人,你先去文华殿,本宫先去见一个人!”
话音落地,詹徽还未来得及说话,就见朱棣兴冲冲的快步而出。
他不禁有些惊异,谁这么大的面子,竟然让太子殿下如此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