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读懂电报和命令。毕竟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若是这些蒙古汉子都不懂华夏语;队伍之间的沟通和联络就会出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十六师和第六十一师也在军中开了这样的“华夏语学习班”,任教的大多是基层军官,按照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位师长的话说:“怎么样也不能输给一群新兵!”
等到新兵训练结束,北六省将新编两个师,都是三旅九团的编制,军官会从现有各师中抽调。
军队扩编,除人员外,武器和军装都是大问题。
李谨言的被服厂开始连轴转,实在忙不过来时,便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开在工业区中的小型被服厂。同时对接单的工厂有严格要求,质量一定要达标。这些工厂老板大多是第一次接军需订单,都对这笔生意格外重视。虽然按照李谨言的要求,产品的成本肯定会提高,压低利润,但架不住订货量大,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这次的产品能保质保量,还愁以后没生意做?
军装被服的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武器的问题。
现在的北方兵工厂,日产仿毛瑟98k步枪一百七十支,月产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六挺,轻机枪三十挺,枪弹以百万计。炮厂生产火炮均为105mm以下口径,月产75mm山炮十五门,75mm野炮十门,105mm榴弹炮四门,这还是工厂日夜开工,全体工人三班倒的成果。
除此之外,产量最高的就是掷弹筒。这种武器制作工序简单,用料也十分节省,可以发射特质炮弹和手榴弹,虽说和迫击炮没法比,但在步兵作战中却是威力不小的杀伤性武器。
为了武装起新编的两个师,姜瑜林几乎是在兵工厂安营扎寨,日夜蹲守,一旦枪炮下了生产线,立刻拉走。连续在兵工厂蹲守近两个月,加上仓库里军队换装和缴获的二手装备,另外从洋行里高价买了一批,才勉强凑齐了两个师的装备。
这样东拼西凑的结果,造成了新编两个师配发的步枪和机枪,甚至是步枪之间口径不统一,给后勤带来了大问题。军需官去找姜瑜林,他也只能摊手,就算后勤压力大点,也总比士兵手里没枪强吧?好在兵工厂现在能生产不同口径的子弹,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事实上,现在的华夏军队,大部分都存在这种问题。同一支队伍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口径的步枪,像楼少帅的独立旅一样,步枪机枪清一色7。92口径才是真正的“奇葩”。
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李三少的功劳,旁人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
京城
第二师师长杜豫章是带着十五挺麦德森机枪进京的。先去向楼大总统复命,回到第二师驻地就见十几个军官围着那十五挺麦德森机枪打转,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没穿衣服的大姑娘。
要不是有杜豫章的警卫营拦在哪里,恐怕都要撸胳膊挽袖子的动手抢了。
“师座!”
一声师座,唤回了这些军官的理智,三个旅长立刻笑得一脸谄媚,几个团长没敢往前凑,在后边为旅座加油助威。
“师座,您一路辛苦了。”
“恩。”杜豫章背着手,一副斯文人的做派,好歹他也是个“儒将”,尽管那只是和钱伯喜对比出来的。
“师座,这枪是您带来的?给第二师的?”
“废话!”杜豫章哼了一声,“言少爷从丹麦人手里买的,少帅分给每个师十挺,我和一师长仗着资格老,才多要来五挺。”
“师座英明!师座威武!”
“一边去!”杜豫章站定,视线一一扫过在场众人,“三个旅,每旅三挺。”
“那剩下的……”
“老子武装警卫营!”
“师座,警卫营用不了六挺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