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新编第四军的问题达成协议。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由于当时实行统一战线,没有设政治委员。项英名为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还担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和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项英和陈毅、张云逸、曾山等分赴各游击区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及部队整编的指示,在短时期内就将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的4个支队,共1万余人,6000多支枪,从1938年3月起陆续在皖南集中,军部由南昌进驻皖南歙县岩寺,后转至泾县云岭。 新四军整编完毕,项英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首先派出由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赴敌后作战略侦察,随后又组织新四军第1支队、第2支队向江南敌后 挺进,先后创建苏南、苏中、皖东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2月,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北、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并同项英等商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向南巩固”的战略任务。4月,党中央致电项英,重申发展华中的方针。据此,项英同叶挺、陈毅等一道,领导新四军,积极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经过两年的艰革斗争,完成了向北发展,建立巩固的苏中、皖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任务,在大江南北收复大片国土,建立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也从成立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1940年的10万余人,对日作战4000余次,歼敌9万余人(其中日伪军5。5万余人,顽军3。49 ?余人),奠定了长期坚持华中抗战的基础。项英作为东南局和新四军的主要负责人,其功绩是应该肯定的。中共中央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在项英同志领导下的东南局和军分会,在三年抗日战争中是有成绩的,是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路线的。” 但是,项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曾经认为一切工作的发展都需要经过统一战线,对毛泽东制定的关于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努力扩大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等指示,没有完全执行,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和冲破国民党的种种限制,对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缺乏应有的警惕。 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致电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强令在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撤退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中共中央决定驻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并要求项英组织皖南的新四军迅速北移。项英对于执行党中央的此决定犹豫不决,强调客观困难,迟迟没有行动。在党中央再三催促下,才于1941年1月4日率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出发北上。6日,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是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项英在事变中犹豫动摇,处置失当,并拒绝叶挺军长关于立即组织突围的正确主张,使新四军失去了突围的有利时机。1月8日,项英带领袁国平、周志昆等离队,企图突围,使部队失去了领导中心。突围未成,项英等于10日返回军部,致电中央做出检查,表示愿意听候处罚,并坚决与部队共存亡。12日,中共决定皖南新四军一切行动由叶挺最后决定。项英随军北上,当夜,叶挺决定分散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袁国平牺牲,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志昆突围后隐蔽于泾县赤坑山蜜蜂洞中,准备寻机北渡,不幸于3月3日深夜被叛变的军部副官刘厚忠杀害。 全国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奉命派专人到赤坑山找出项英的遗骸,1955年6月移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项英的主要著述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经验对当前抗战的教训》和《项英将军言论集》等。 (彭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