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第二十一章1月2日(六)
每当傅铭宇走在通往益民堂路径的时候,不免总会想起李家藤故事里李明义当年走过的那条路,眼前到处林立的高楼早已物是人非,难以想象李明义最后探望那家母女所在的样子。但是这里的人文气候,地貌疆域永远不会变,海连湾人们对曾经的耻辱和亲人的怀恋没有变,对未来的求索憧憬不会变。
那天,李明义刚要走出利民堂对扇双开棕红色油松木门的时候,特意回头朝厅堂里看了看。早晨起来还没有见到加藤美子的影子,看看她是不是坐在南窗下每天习惯的位置。加藤美子穿着一件白色跟利民堂制服款式相近的褂子,低着头捧着一本古典书籍正看得专心,黑黝黝的头发顺着奶白的脖颈垂到肩膀。自从她来到利民堂,除了卧房,那个位置就像她的专座,像她从不打扰任何人一样没有任何人去打扰她,她知道这里除了少东家没有任何人喜欢她,少东家的喜欢也只是同情,这样的想法在她心里有些可笑,作为侵略者还要受到被侵略人的同情是什么道理。
尽管在加藤美子身上李明义颇费了不少口舌,但仅凭他一个人口里喷出的唾沫星子把所有人心里燃烧的愤怒压服下去是不可能的。“软弱有时就是别人眼里的肥肉,没完没了的指控倭寇的残忍是不会让他们手下留情的。没有倭寇的入侵,有的是侵略者觊觎着对弱者下手的机会。治病救人是医家祖训,利民堂是为病人医患除疾的,好人坏人不是医者来评判的,何况在尚不能充分知悉别人思想品德行为做派的时候怎么就好妄下断言。”尽管人们咂摸少东家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但在严峻的形势下,仅凭一人之词就让所有人都回心转意是不可能的,这件事上,一向表现老实稳重的马立勇一句话使人们重新思考起来(那时在人们心里认为马立勇做事远比李明义牢靠得多)。“该大度的时候大度做出的仁义总比不该苛刻的时候苛刻得到的仇恨对咱们更有利。”马立勇当时绝不会想到,加藤美子留在利民堂对利民堂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起到极大掩护作用。
李明义临走出门,向迎门北向药橱旁边的老伙计看了看,正在用闸刀把黄连切成碎片,接着再用石碾碾成粉齑。老伙计专心一意做活的样子从不多向加藤美子看上一眼,好像这里没有另一个女人的存在。
天灰蒙蒙的,有气无力的刮着轻轻的风,裹挟着淡淡的海水的腥味,掀动道路两旁浮着一层尘土的树叶无精打采颤颤抖动着。李明义心里也跟着悲戚戚的。他正走在去看望的那家病倒的母女的路上。男人出去好多天了,说是出去干活赚钱买点充饥的口粮,且不说能不能赚到钱,即使有钱在手,哪里又能买到粮食。女人原本是一副姣好的面容被饥饿折磨得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荣光,四五岁的姑娘躺在凹凸冰凉的炕上发着高烧。“孩子他爹出去半个多月了没有一点儿回响,八成是出事了,谁知是被抓了劳工还是遇到别的事儿。”李明义从那女人的口气里知道别的事儿就是已经死了。“我早就说过,别处去,到处都是狗腿子,出去没准就是死,还不如在家死在一起心里还踏实。”李明义心里想着,嘴里默默地念着,“什么世道?”
“少东家。”李明义循着声音回头看过去的时候,只见那个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白布袋子正朝自己的方向边跑边喊,李明义停下脚步,心里默默念叨,到底是个孩子,大白天拿着布袋在街上乱跑,被人看了抢去不说,传到倭寇那里自己掉脑袋不说,给利民堂带来麻烦也不小。“少东家。你忘了带米袋。”那孩子把布袋递给李明义边说着边注视着他的表情。
“快回去吧,没事别出来乱跑。”李明义轻轻抚摸了一下那孩子黝黑的脑袋瓜。叮嘱了一句。其实他并没有忘记任何,前天去的时候,给她们带去了一袋米,熬粥估计还能维持几天。只是那孩子问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