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用求助的目光瞅着汪文言说:“汪相公,你朋友多路子广,可有办法救我出去,哪怕带罪赴边关效力,我也甘心!”
汪文言回答得很爽快:“虽说熊将军是钦案,是生是死皇上一人说了算,但事在人为 ,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我回去后先摸一摸水深水浅,然后再托人试试看,最好能找到可以左右皇上的人。……”说完用手拍了一下胸膛,又补充了一句:“请熊将军放心,我回去便张罗此事!”
七
早在明神宗后期,纲纪废弛的现象就已十分严重,因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不接见大臣,致使内外官吏拉帮结派肆意孤行。后天启皇帝朱由校刚一登基,吏部尚书张问达就上疏提出应大张旗鼓整顿吏治,他谈到贪墨之吏乱立名目,任意科派,表里为奸,掠夺商贾,诈骗百姓,祸国殃民,提出应以“六事”作为评价官吏的标准:一是“守” ,二是“才” ,三是“心” ,四是“政” ,五是“年” ,六是“貌” 。到了天启三年十月,张问达因年老告退,赵南星被皇上任命为吏部尚书。
赵南星上任伊始,便从整顿官纪官风入手。有一个工部侍郎周应秋,一次携带着几幅名画来拜谒赵南星,乞求赵大人推荐他做工部尚书。赵南星知道他人格卑鄙,便一口回绝了,并让他把画带走,后周应秋投靠了魏忠贤,成为了魏的“十狗”之一。事后,赵南星对高攀龙谈及此事,感慨得说:“我入山三十年,想不到士风扫地至此 ?”
有一外省县令,名叫石三畏,素以贪婪闻名,他一心想来京城做官,便四处托人活动 ,一日居然求到了汪文言门下,汪清楚他的底细,便把石三畏死皮赖脸多次登门的情形告知了赵南星,赵微微一笑,对汪文言说:“你告诉他,有个京官位子,问他愿意不愿意去 ?那就是——”说到这里,赵南星脸上闪出调皮神情,“那就是去王府当差 !”按一般常规,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进士,第一个理想的去处便是翰林院,有句谚语道出了当官的捷径: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除了入翰林院外,新科进士还可进各部做主事,或去外省任知县,唯独没有派遣去王府的,因为那不是正途。汪文言自然晓得这其中的奥秘,便会心地笑了。
石三畏在吏部尚书那里碰了钉子,便转身投靠了魏忠贤,并认魏为父,一次家宴上,他请魏观戏,竟阴差阳错地点了一出《刘瑾醉酒》,魏忠贤知道刘瑾是前朝的内阉,掌司礼监,权势熏天,后因图谋反叛被处死,便以为石三畏是有意影射自己,登时勃然大怒。……
赵南星上任时间不长,严扫官吏贪贿请托之风,秉公淘汰庸吏,如风行斧断,令百官惊悚,于是上到内阁,旁及其它五部,内至宫中二十四监,都闻风肃然,没有不畏惧他的刚毅严厉。
与此同时,赵南星还勇于纳新,他准备请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掌管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之徒;请陈于廷为吏部侍郎,调兵部郎中邹维涟入吏部,调南京吏部员外郎夏嘉遇进中央吏部文选司;请魏大中袁化中掌管六科、稽查六部的违误;请李邦华孙居相主管兵部,请王之寀掌管刑部。这样一来,政府的主要部门便都控制在正派清廉的东林党人手中。
为此赵南星写了《再剖良心》一疏,疏中坦言他此次整肃官吏,吐故纳新,实是形势所迫,是因为有司之贪已成风;而他在吏部都察院及其他部门安插新官员,也并非结党或排除异己,而是出于公心,以国事为重,“臣老矣,幸而良心还在 !”
他还特地以魏大中袁化中为例,指出礼科给事中魏大中清廉如水,每当早起入朝时,便锁紧房门;如有外吏来家赠送礼物有所请托的,一律举发毫不留情,因此送礼者无人敢登门,其洁身自重至此。时下“恤典”冒滥,恤典本是朝廷对已故高官在葬礼上的一种礼遇,可有的高官子弟,为了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