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部分 (2 / 4)

芳,受努尔哈赤恩惠甚多,不应轻信他;辽、沈失陷,我军士气大减,不可轻易渡河发起进攻,总之蒙古不足仗,李永芳不足信,河不可轻渡。王化贞本是个庸才,对用兵打仗并不谙熟,又好大喜功,对一切军杖、粮草、营垒之事从不过问,今日他看到熊廷弼对自己的军事计划不屑一顾,非常不满,与熊争论了许久,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八月,王化贞意外收到参将毛文龙的情报,说镇江(丹东)后金守将陈经纶,有投诚反正之意,并与毛取得了联系,打算里应外合。王化贞大喜,立即派毛文龙配合陈某突袭镇江,结果大捷,明军遂收复了镇江。一时间满朝皆喜,唯有熊廷弼持有异议。熊说毛文龙出师过早,三方兵力未集,打乱了全盘战略计划 ,“依我看,称不上什么奇功?”而王化贞却满心欢喜,他致信兵部尚书张鹤鸣,请求急发天津、登莱水师二万,援助毛文龙,并告知自己正准备率广宁守军四万,渡过辽河去攻打后金占领的海州。张鹤鸣闻后欣然同意,并迅速调兵前往。

熊廷弼知道后十分生气,上疏向皇帝告张鹤鸣的状,他说“臣既是经略,四方援军就该听我调遣,可张尚书直接发兵,不让我知道。两个月前,我曾向兵部询问调军的数目,兵部置之不答。臣有经略之名,却无经略之实!……”然而此时朝廷大臣已成一边倒的形势,支持王化贞的占绝大多数,无论熊廷弼的话含有多少正确的成分,可在朝廷中却几乎没有市场。更令熊憋气得是,兵部竟下令命他率领守卫山海关的五千兵马,移师右屯,以配合王化贞作战。

王化贞带兵浩浩荡荡去攻打海州,然而海州之战并不像他想的那么轻而易举。王五次袭击海州,五次无功而返。熊廷弼无奈,只得写信给皇上,请皇上制止王化贞一次又一次劳兵伤财的举动。熊在信中沉痛地说:“我兵屡进屡退,敌人已窥知我军动向,愿陛下明谕抚臣(指王化贞),慎重举止,勿被敌人所笑。”

王化贞得知了熊的上疏内容,十分不满,他也上疏给皇上,除对海州之战作一番解释外,还信誓旦旦向皇上许愿说“愿借兵六万,一举荡平金兵!……”

对时下的战局,熊廷弼颇有鞭长莫及之感。本次出京他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抱有不恢复失地誓不归的凌云壮志,可如今却处处掣肘?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陷入旷日已久的经抚不和及朝中的门户之争中。他回想上任不久,就听说王化贞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他自己的作战方略,即将兵力分为六营,沿辽河驻守。此外他还计划派兵分守西平、振武等关塞,伺机出兵破敌。熊廷弼认为此方案不妥,火速上疏进行劝阻,他指出辽河窄浅,不易守御,如沿河驻兵,势必会分散广宁守军;若敌兵偷渡突袭,伤我一营,其余五营也将难保;不如沿河多派小股游击,不停地骚扰敌方,再在辽河至广宁一带多设烽火台,用来监视后金的一举一动。至于西平、振武等关塞,不必增派更多兵力,只需派少数士兵加强侦察,如遇险情,立即点燃烽火向广宁报警则可,总之应把广宁视为防守要务,城中须重兵把守,城外可根据有利地形建营设寨。最后熊廷弼强调广宁是辽西走廊的咽喉,广宁如果失陷,后金就将兵临山海关,直接威胁京城安全。

对王、熊二人在军事部署上的重大分歧,天启皇帝不懂兵法也难做判断,他正准备将二人的方略下发到朝会上,让群臣讨论,恰恰这时在前线任监军御史的方震孺,派人送来了一道《防河六不足恃疏》,方经过实地勘察,得出了一个“辽河不易守”的结论,他提出辽河宽不足七十步,全不见有惊涛怒浪,守河士卒不足二万。再有很快河水就要结冰,敌兵会如履平地,若要冬季防守需再添加二十万士兵,请问此兵从何处措办?从而否定了王化贞沿河防守的计划。

……为此王化贞对熊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王认为是熊授意方御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