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部分 (4 / 5)

把心中气怒发泄到汉军将士头上,即便他们投降,却也或许难逃被杀之劫,汉军将士为了自己性命而战,能不拼死守城么?

攻了两日两夜,仍未有丝毫收获,倒是兵将都吃不消了,项羽只得心怀懊恼的下令撤兵休整调养,以后再战。同时也暗暗思索,如此强硬攻城,只怕十天半月也还是难以攻下,汉军有仓库存粮,足可维持一段时日,没有后顾之虑,倒是已方,后援受这斯捣乱,难以补给。

自己既然硬攻不成,何不采取侧攻,截断汉军运粮的通道呢?如汉军粮草补给不足,军心必定动摇,再来攻城也就容易了!

主意一定,在以后的战略布置上,项羽把主力都侧重改为堵截汉军地下通道。通道是汉军运粮的动脉,却也是防御弱点,虽由汉将灌婴把守的汉军将士誓死守抗,可因楚军攻势太猛,却也渐渐不支,通道被楚军分割成若干段。

尽管汉军抵住了楚军对荥阳的进攻,但已经有些强弩之末的感觉,刘邦在长久激战以后,不但疲累、焦急也更加动摇了坚守的信心,他常常喟叹着道:“看情形,荥阳很难坚守下去了!我还能有机会击灭项羽吗?也许荥阳就是我的最后的葬身之地了。”

双方就在攻守之间反复争夺,但无论哪一方都无法取得绝对优势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但从双方的精神状态来看,从中可明看出有些细微的不同。

防御的一方,因为有高城坚垒掩护,作战远比攻击的楚军有利,官兵死伤也不多。此外,汉军的后方,黄河上游以西的地方都是汉军所有。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之地获得大丰收。萧何全力在后方部署,尽管前方战况激烈,后方仍然秩序井然。

反过来看楚军方面,由于长久坚攻却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楚军已经师劳兵疲。

人困马乏。战地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而不得不从遥远的鼓城追补。而且漫长的补给途中,各地的反楚力量是虽都不够强大,但时常袭击阻滞楚军的后勤补给,使得楚军大为头痛,庞大的作战部队,需要有大量的后备补充。

而因为沿途出匪的滋扰,常常发生补给不继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士气。

另外,楚军面临着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兵源的补充,由于楚军是攻城方,作战时相对处于不利地位,因而攻防双方死伤人数几乎是三比一。也就是说,汉军死一人,楚军就得死伤三人。汉军方面,由于萧何在后方随时征兵,稍加训练后,立即可以送至前方补充。楚军要想从千里之外挖他兵源,谈何容易!因此自然形成了兵力愈战愈少的状况。随着局势的不断继续,形势对楚军反越显不利起来。

对于敌优己短的情势,项羽自己看得出来,内心是既怒又忧,如此下去,只怕汉军可守一月有余,而己方则是不支了!

必须速战速决,攻下荥阳,才能扭转己方劣势!“项羽为阻截汉军把兵力转移到了对荥阳的进攻上来。

他将全军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步兵,负责运用云梯,抛车攻城重兵器攻城;第二、三梯队为骑兵,侍机攻敌城一角分两批冲进城内。项羽身先士卒,直接指挥第一梯队的攻城战。因为这头仗是整个战斗部署的关键,只有攻破汉军借以屏障的城墙守,骑兵精锐才可冲进城内发挥威力。

面对楚军的新战略下的猛兵攻势,汉军终于渐渐显得有些不支了。

项羽把大军分作了四批——钟离昧负责攻击东城,曹咎负责攻击北城,苏公角负责攻击南城,项敢负责攻打北城,这四位大将是经由项羽一手提拔出来是可猛挡一面的人物。

项羽自己负责准备阻杀突击之人,尤其是雄心勃勃报的欲擒下刘邦和项思龙这两个汉军队伍中重量级的人物。

他已作过吩咐,如发现刘邦、项思龙他们踪迹,便当即发出信号通知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