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士兵则去伐木。
岛上居然有两口泉眼。泉水奔流。汇集成溪。在两溪交汇的低洼地带,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淡水湖,真正是天然的浴场。在士兵们忙碌的同时,刘备和阎柔带着三斗,就去洗澡去了。当然,有十几个亲兵跟随。而且,跟随的亲兵也会同时洗,而并不是肃立一旁。刘备这边的规矩,并没有两千年之后的黑社会那样严格。
……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洗”为“洒足也”,解释“澡”为“洒手也”。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跟现代差不多意义上的洗澡。因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
《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一般人们洗澡的程序为:“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人死了也要剪去手脚指甲,洗澡后才能发丧。至于“孔子沐浴而朝”,则为众所熟知。春秋时期,人们对洗澡是严肃而又认真的。洗澡若想舒服、彻底,当然是在热水池中最为理想。
浴池比较明确正式地出现,大约在秦始皇当政期间。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句子。从这里可以推断:阿房宫中是筑有水道的。外面的渭、樊二川之水,可以引流入宫。宫人洗浴之后的脂粉水,又通过水道流出,以至使“渭流涨腻”。由此可以想见阿房宫中是有浴池的,而且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它表明了阿房宫中水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设计者考虑了地形、坡降、流向,使水道既能吸纳河水,又可经过循环排出脏水。阿房宫中甚至有过滤渭、樊之水的设施,使其昼夜不舍,汩汩流泻。
贵族作为社会上层的代表者,需要整洁的外表,以与其赫赫声威相匹配。南朝《世说新语》就主张洗澡后必换新衣,可见贵族将洗澡作为讲究卫生的一个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程序。但是贵族不可能使洗澡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比如对僧侣来说,洗澡就是侍奉佛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而对于刘备、阎柔、三斗等人来说,就没有这样讲究了。算上同行的亲兵,全部都是粗人。他们不可能像现代的女人一样,三天不洗澡就浑身不舒服。实际上,在没有劳动没有训练没有流汗的日子里,一个月不洗澡。那是经常的事情。此番出海,虽然刘备、阎柔、三斗等人并没有花费多少体力,但是,整日的海风,总让人感觉身上裹了一层盐巴。因而这才产生了洗澡的迫切。
……
另一边开始宰羊了。士兵们有许多天都没见着荤腥了,因而人人馋涎欲滴。
尽管大海有鱼,士兵中有渔民,也可以轻易弄到渔网,但此时这里是水军,此行是去打仗的。因而是不允许捕鱼的。从这儿,也可以看出。那两副钓具也是有些不合军纪的了。
有些修炼的人说,人如果只吃植物,不吃动物,人的身体会更好。是不是真的,就不一定了。但是,的确有这种看法。认为吃动物的人,导致了对动物的杀生。
其实人和动植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人们把植物的“孩子”——果实吃了。甚至将植物连根拔起,根茎叶花果全吃,都没有人觉得是在杀生。但是他们却认为人吃动物的肉是残忍的,是否有点标准不太一致啊?毕竟从理论上讲都是生命,仅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
宰羊了。宰羊的行为,也存在职业道德以及必须遵守的潜规则。职业首先主要指的是,要一刀断气,绝不可以超过三刀;万一超过三刀还没有杀死,必须重新上香祈祷,请求神灵饶恕自己给羊儿带去的多余的痛苦。潜规则,当然不是娱乐圈的那种潜规则了。这里的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