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粗略的扫过,快向后翻页。
差不多到了四分之三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重新测定辅酶q1o的吸收系数》的标题列入杨锐眼中。
标题下方,是著作者信息:河东省西堡中学杨锐。
“总算是有资历了。”杨锐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子,以后就算向国外期刊投稿,也不至于没有说话的资格。
尽管论文是个很讲究内容的东西,可名头一样是不能少,尤其是一些比较牛的期刊,其初审编辑往往就具有很大的权力,拒绝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譬如“最近的文章太多”都能堂而皇之的列入其中。然而,被初审编辑直接拒绝,连送审机会都不给的,多数是在校学生和普通讲师,而在专业领域内有了名气的专家教授,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待遇。
事实上,到了大牛的程度,往往用几个小时写一片文献综述,都可以很容易的表出来。
一些学生写的论文不能表,而挂导师的名字就能表,其道理也在于此。
既然来了,杨锐就不准备太早回去,拿了两本期刊,默默坐在椅子上阅读。
此时的期刊纸张却是不错,因为订阅量比后世的期刊还要高,做的很有些杂志的味道。
在杨锐眼里,手里的期刊有一半的内容算得上是通俗易懂,某几篇文章还算得上“有趣”。
“有趣”不仅是对小说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学术期刊的最高评价。
像是化学界最高端的期刊jacs,表在这上面的文章,除了科学质量和结论重要以外,有趣就是最重要的指标。因为只有吸引到了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让他们对该期刊的论文选题有了兴趣,高端期刊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如国内期刊那样,除了自己以外没人再看的,写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没有读者的文字,是世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除了评职称。
读文献的时间过的很快。
等杨锐准备离开的时候,身后的人都换了几拨了。
新来的是两个毛毛糙糙的年轻人,一人搬了半人高的期刊,一本本的翻下去,另一人摊开个笔记本,焦躁的问:“人家能把怎么做的法子都写在这上面?
“能走多少算多少,总比一点都没好吧。”
“最后做不出来,还不是要买外国人的?”
“那你说咋办。”翻书的年轻人心里憋着气,啪的一声将拍了桌子。
被他们一吵,杨锐看不下去书了,起来将手里的两本期刊还了,顺便看了两眼他们挑的书和期刊。
似乎在找结晶器的制作。
这算是生物工程的设备制造内容了,属于国内比较热门的领域。因为国内讲究自力更生,凡是自己能做的,一定不能用国外的,由此产生了重硬件轻软件的结构。
不过,以8o年代的国内制造水平,科研装备的国产化还遥远的很呢,想自制结晶器,即使是较简单的搅拌槽冷却器,估计都很难做出来。
要从期刊里找出来,难度就更大了。
论文里描述较多的都是原理和技术,直接给答案的可是少之又少。而且,论文里更少见成熟的设备构造,作者往往喜欢改造来改造去的,与最终使用的产物区别较大。
这也就是8o年代的期刊,要是3o年后的,干脆找也甭找了。
“没有咋办?”低声的询问里,有着浓浓的忧虑。
“找不到也得找,厂里没有就去省里找。一个蒸结晶器要几万美元,德国人怎么不去抢?我们自己做了,看姓韩的还有什么说头。”这位是一股子狠的气势。
忧虑者埋怨道:“韩以前在总厂也就算了,这到了罐头厂,怎么还管咱们总厂的事?”
“听说分厂的人不爱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