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人协商,态度一致。
5结束后,告诉孩子如果再犯类似错误,还会受到这种惩罚。
此外,还可以使用爱的剥夺法。这个年龄的孩子很怕妈妈和爸爸不喜欢他,不理他。如果孩子在某件事情上任性,没完没了地哭闹,可以对他说:“我们不喜欢你这个样子,或者说你这个样子,使我们很生气,如果你不停止,我们不愿同你在一起。”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一段时间后,孩子会自行停止。
这些都是“冷处理”的方法,要求父母首先要冷静,防止过激的言行。
我的心受“伤”了
孩子的手划破了,要及时处理伤口,心理的“伤口”同样更要及时处理。
我问过一些父母,孩子的手指划破流血了该怎么办?他们很快回答我:“不太严重的情况,我们会帮他处理,比如,用盐水给伤口及时消毒,然后擦一些止血、消炎的药物,再用纱布包扎起来。严重时,就要求助于医生。”
这样的回答很好。我又问:“孩子的心灵受了伤怎么办?”多数父母会显出一脸茫然。首先是没有处理心理问题的一般常识,因为心理健康的问题,毕竟是近几年才在我们国家引起广泛的关注,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远不及生理卫生;其次是不明确什么是心理的伤痛,因为那是无形的,内隐的,很难觉察和判断。少数父母即使已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不得要领。
有一位母亲曾给我讲过她女儿的事情:“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带她去南方旅行,在一个阴雨天,我们乘坐的出租车门没有关严,孩子熟睡时,我没抱紧她,中途刹车时,孩子突然从车门滑落在地,当时我们赶紧抱起她仔细检查,并没发现大的创伤,孩子哭了一会儿,就过去了,我们没有特别在意。这件事情过了将近半年,我们才注意到孩子看到车就格外紧张,各种车她都不喜欢,包括玩具车,外出时她不喜欢坐车,有时看到车就哭闹。”
这个小姑娘对于车的恐惧很可能来自于那次意外事故,她的父母当时没有体察到她心理的创伤,做及时的处理,关于车的症结一直存在于她的心里。
还有一位母亲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3岁多时,酷暑难熬,她第一次带孩子到海滨避暑。孩子非常喜欢玩水,他们安顿好后,就到海边散步。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当时风浪很大,孩子初次见到大海,兴奋无比,欢呼雀跃,在大人尚未察觉时他已冲进了海水里,妈妈紧跟着冲过去,一个大浪打来,母子俩同时被打倒,几经挣扎,喝了几口海水终于脱险。母亲谈起这段经历时,仍心有余悸,可想而知孩子会受到怎样的打击。母亲回忆,孩子被抱上岸时,一脸迷惑,不停地呕吐,而且不停地说“我们回去吧”。他似乎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充满热情地投向大海的怀抱,却受到如此的打击。以往他在水中嬉戏,体验到的是快乐,他一直向往大海,他以为大海意味着更多的水,更多的快乐。可是与大海初次接触,他所感受到的却是巨浪的迎头痛击,海水的苦涩难耐,这足以构成孩子对海水的恐惧。
母亲意识到了孩子所受到的心理冲击。她带孩子暂时离开了海边,到庭院里观看小动物,孩子的情绪慢慢好起来。吃完晚饭后,妈妈邀请了其他带孩子的游伴一同去海边散步。他们先带孩子们在礁石边玩耍,坐在礁石上看远处的渔船,孩子的心情很好,母亲对孩子说,我们光脚去踩踩沙子吧,孩子同意了,她拉着孩子的手,在礁石边僻静的地方找到一小片离水很近的细沙,踩上去的感觉是柔柔的,滑溜溜的,她和孩子不停地在上面印出湿漉漉的脚印。母亲有目的地慢慢把孩子引向水边,她说“水里的沙子更好玩”,并首先走进水里,当孩子把脚伸到水里时,母亲说“海水是暖和的”,当有浪轻轻地过来时,又说“海水帮你洗脚丫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