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部分 (3 / 4)

试。金庸的第二部小说《碧血剑》也比《书剑恩仇录》采用了更多的电影手法,这是因为金庸喜爱电影,曾改编过电影剧本的缘故。紧接着,他于1957年开写的《射雕英雄传》亦已写了三分之一。从1954年到1957年,可视为新武侠小说的早期。就在这一年,梁羽生也完成了《七剑下天山》,紧接着又写起《江湖三女侠》与另一名篇《白发魔女传》。后二部完载于1958年。

新武侠文学的中、后期发展略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武侠文学五十周年回顾(4)

我将1954-1957年定为新武侠文学的早期。从1958年至文革初,一般是以他们开篇写作的时期而计,而金、梁稍有不同。金庸1972年文革未结束就封笔了,梁羽生则一直写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距金庸封笔已有十年之久。所以只可大略分之。如果从新派武侠文学的整体而言,或可将中期定为1958年至六十年代末(1969年)。这一段时间,也是台湾武侠小说家开始活跃的时代。据叶洪生先生所述,卧龙生从1958年起撰《飞燕惊龙》、《铁笛神剑》、《玉钗盟》、《素手劫》等;司马翎亦于1958年涉足武侠文学界,他以“神剑”系列而在武侠文学界出道(还有《剑气千幻录》、《剑神传》、《金缕衣》等),迭有新作,以二十五部作品而傲视“武侠文坛”,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并立,有“台湾三剑客”之称。诸葛青云为还珠楼主的私淑弟子,亦于1958年以诸葛青云为笔名,以《墨剑双英》、《紫电青霜》、《剑海情天》,以所谓“才子型”武侠文学而闻名。他们三人均在1958年从事武侠文学,但在写作风格上基本还是沿袭了旧武侠文学一路。

古龙的出现却是另辟新径,他以“新派”在台湾武侠文学界独树一帜。古龙是1960年踏入武侠文学界的,肇始时的几部作品反映一般,并不起眼,直至1964年他写完《浣花洗剑录》之后,才开始红了起来。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后写成的《多情剑客无情剑》、《铁胆大侠魂》、《萧十一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后人编书时将之分为十一个系列。虽然他的“新”法与金、梁有所区别(尤其是在忠实历史、细节描写、文字风格方面),但一般人仍将之归入“新派”。因之,六十年代可谓新武侠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港台二地兴起的武侠文学之大观。相对而言,大陆这一段时间正是反右运动至文革初的亢奋、激动时期,政治运动压倒一切,文坛万籁俱寂。

金、梁二位经常都是同时写三部小说,这么多人物、情节,要做到各有新意,不落俗套,就得像象棋国手,一人同时与几个,甚至多达十个以上的人对弈一样,“一脑多用”。金庸此一时期撰著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一路写来,气势万千,人物众多却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却丝丝入扣,现在的金庸迷也好,研究者也好,都被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所吸引,也给予相当的好评。梁羽生继一九五九年元旦开始刊载《萍踪侠影录》,连续写下了《冰川天女传》(1959年8月15日)、《还剑奇情录》(1959年11月)、《散花女侠》(1960年2月)、《女帝奇英传》(1961年7月)、《联剑风云录》(1961年7月)、《云海玉弓缘》(1961年10月)、《冰魄寒光剑》(1962年)、《大唐游侠传》(1963年元旦)、《冰河洗剑录》(1963年8月)、《龙凤宝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