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路人,这个王源更是李瑁的眼中钉,骨力裴罗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只要大唐继续乱下去,管他是谁生乱,自己都可以收渔翁之利。
果然,继受降城和丰州之后。怀远郡三城也落入了自己的手里,便是因为李瑁需要自己的兵马帮助对付这个王源。骨力裴罗这次下定了决心,绝不会让李瑁灭了王源,要慢慢的打,细水长流,这样才能长期的让大唐处在动荡之中,自己才能长久的获得好处。这一次自己借给李瑁的八万大军绝对不能傻乎乎的一鼓作气的摧毁了王源,那是在断自己的财路。这王源越是闹得凶,自己便越是可以从李瑁手中得到更多的城池,才能以借兵的理由更多的敲李瑁的竹杠,这是个取之不竭的生财之道。或者说这是个兵不血刃得到大唐城池土地的最佳办法。
然而,当得知王源起兵北上攻占了吴忠怀远县城,并且有继续北上逼近丰州的企图之后,骨力裴罗很是震怒。这个王源,放着他的死对头李瑁不打,倒是炮来捋虎须,当真是不可容忍。骨力裴罗给李瑁施压,要李瑁立刻下令王源撤兵。骨力裴罗本以为李瑁会言听计从,然而这一次他又失算了。这李瑁居然不愿下旨,说什么要是下旨的话便等于将两家的协议公开,那样的话大唐百姓和各地官员必然民愤如潮,无法收场。骨力裴罗很恼火,但他也不愿意和李瑁翻脸,他不愿失去李瑁这个能让自己获得巨大好处的皇帝,对他的根本需求,骨力裴罗认为还是需要考虑他的感受的。否则鸡飞蛋打了,什么都捞不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调兵和王源正面交战?这成了骨力裴罗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第一零六八章 羞辱
王源的神策军不好对付。这已经是骨力裴罗无数次从他人口中得到的评语。无论是从唐人口中还是从回纥将士们的口中,这都是一个共同的结论。对于王源曾经的战绩和经历,骨力裴罗当然也有所耳闻。虽然觉得有些不以为然,但骨力裴罗也不是自大成狂之人,相反他还是很谨慎的人。
和王源正面交战,似乎不太应该,起码他违背了骨力裴罗一直奉行的花小代价得大好处的原则。若要和王源火拼而付出太高的代价,怕是有些得不偿失。
但问题是,事到如今,和王源一战似乎难以避免。因为王源已经开始北上,要将自己吃到嘴里的肉一块块的抠出来了,这岂是骨力裴罗能够容忍的。
关于此事,骨力裴罗身边的人也分为了两派。
一派认为,不必和王源正面交战,这本是李瑁的事情,回纥人不该为李瑁付出太大的代价。李瑁既不能约束王源,那回纥人反正事不关己,已经得了大量的好处,索性撤回草原上去,不再管唐人的闲事。
而另一派则认为,好不容易得了丰州和受降城,且大唐的皇帝已经首肯了此城归回纥人所有,就这么放弃,岂非是任由煮熟的鸭子飞走了。而且若回纥人将来想南下征服中原,丰州受降城怀远郡等地便是最佳的战略跳板,失去了这些地方,将来面对的便又是扣关难入的窘境。所以必须要全力维护自己已经到手的利益。
两种看法争执不休,不相上下,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最后,还需要骨力裴罗来一锤定音。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利益和野心占据了上风,他拍板决定和神策军进行一次大决战,从而保卫自己到嘴的这块大肥肉。
骨力裴罗并非不知,这个决定将带来的巨大代价。但有两点理由促使他下了这个决定。第一,他相信,以自己手中的十万回纥精锐勇士,在和神策军交锋中必然占得上风。虽然会付出代价,但若是能保住丰州怀远郡这些到手的宝地,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而且虽然付出了代价,但这损失自己将来完全可以向李瑁讨回,李瑁也一定不敢不答应。
第二个理由是,回纥大军若是直接撤回草原,固然可以避免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