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3 / 4)

十公主的心情可是“石板青青树荫凉,心随花鞋送情郎”。我真愿他们能鸳鸯戏水铭心意,永远成双比翼翔。从此以后,固伦和孝公主对有关苗人与苗疆湘西的事特别关心和留意。

时间过得飞快,早读就在他与女儿争论中过去了。可乾隆万万没想到今早朝一开始首辅军机大臣阿桂就上奏道,苗民造反。今天真是中邪了,事总与苗人有关。他好想是自己耳朵听错了,可阿桂一字一句还在他耳边明明白白萦绕着。他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自然不怕打仗,但他知道大清已再承受不了战争了。更何况八旗已不再是初入中原的八旗,已腐化成了一个世袭特权寄生虫的集团。从康熙起,便一直致力于设法解决这个生命攸关的大问题,拨过大量帑银用于救济扶助,还费尽心思想了许多解决办法。乾隆还采纳过大臣们的建议,谴派京旗人员去吉林拉林垦地。尽管如此,仍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进一步助长了八旗兵挥霍和依赖的习惯。加之国库空虚,能不打尽量避之开战。乾隆生怕刘君辅把事态扩大,对刘君辅带兵弹压大加痛责道。

“贵州、湖南等处苗民,数十年来甚为安静守法,与民人等分别居住。向来原有民人不准擅入苗寨之例,今因日久懈驰,往来无禁,地方官吏暨该处土著及客民等,见其柔弱易欺,咨行鱼肉,以致苗民不堪其虐,劫杀滋事。造致酿成事端,又复张皇禀报。看来石柳邓,石三保等不过纠众仇杀,只当讯民起衅缘由,将为首之犯拿获严办、安抚余众,苗民自然帖服,何必带领多兵前往,转致启其疑惧,甚或激成事端。是因一二不法苗民,累及苗众,成何事体?刘君辅系行伍出身,擢至提督,未能深晓事体,一闻禀报,调兵二千名之多,办理未免张皇,所奏又无头绪。朕决定令云贵总督福康安,会同湖北总督福宁,切实查究,将为首肇衅之客民从重惩办数人,并将办理缘由明白晓谕苗众。此等苗民具有人心,见平日被其扰累之客民业经惩办,伊等自当悦服。而苗民滋事首恶亦擒拿征治,更知所儆畏,奉公安分,不敢复滋事。”

乾隆这么说自有他的道理和原由。史籍和传说中,湘西人与盘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盘瓠与蚩尤并肩作战,打败炎帝,强渡黄河。后来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被黄帝打败,蚩尤被杀。盘瓠带着九黎部被迫迁徙至长江中下游一带,继续作战。由于战争失利,被迫由北向南,由东而西,逃避到了山高壑深,人烟稀少的西南山地中,有的甚至陆续漂泊到东南亚一带。过去因历代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湘西民族没有像今天这般分得细分得清楚,他们统一把湘西人称“苗人”,把湘西叫苗疆。

不管当朝天子按方位将湘西境域的苗人怎样分成黔中蛮或澧中蛮,到后来的武陵蛮、苗蛮,都始终是封建王朝*征剿的对象。因此,又有人把苗人比称是“东方的印第安人部落”。但苦难养育出的湘西人,却培植出特质的精神。驰聚扬厉,宏中肆外,国家至大,民族至大。正是这种原因,雍正年间推行的“改土归流”得湘西人拥护。所谓改土归流,是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制度,改行由朝廷临时任命流官统治,推进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的过程,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编查户口、组织乡勇等。但清王朝推进“改土归流”遭到各地土司激烈反抗,仗打得格外辛苦,尤其兵进贵州时吃了不少败仗。云南巡抚云贵总督鄂尔泰了解到湘西山川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土著部队达数十万,可谓是兵强马壮。便冒死上奏请罢兵休整两年后再解决湘西各土著部队,可却没想到在此时永顺宣慰使司彭肇槐却自愿献土归流。这个湘西土著部队龙头老大自请献土,湘西土司改土归流自然迎刃而解,不到几年湘西便彻底结束了土司制度。尤其是八年前那件勾补事件,苗人息事宁人他是多么感动。就在那之后他认定苗人是天下最温和和爱和平的百姓。故他怎么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