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性猝然间增大。
第二, 清末新政的实施,让中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办学堂、开矿山、修铁路、赴日留学、赴欧留学、筹办现代化的工厂。。。。。。这给光绪带来了希望,因为所谓新政,和光绪的维新变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庚子事变,中国社会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终于没能抵挡住洋鬼子的快枪大炮,这让中国人恍然而悟,终于明白了也承认了中国与列强的差距。站在现在,遥想百年前穿红裹肚的义和团勇士,想像他们在洋鬼子的枪炮下呐喊冲锋倒地死去的过程,感觉那就像一个残酷却发人深省的童话。这个童话唤醒了从上到下一大批中国人,于是,从朝到野、从官到民,似乎都有了一个共识:必须维新。当然,这和慈禧太后的大力推动也有关系,同时也因为到了此刻,拼命守旧决不肯变革的那些官员大部分都死了。
新政的实施和不断深化,让中国人的观念,当然主要是士绅知识阶层的观念快速的转变,这些人观念的转变又反过来给新政注入活力,同时,日、欧留学生将东、西两边的洋风不断的吹向国内,西风东渐的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在有清一代达到了高峰。
在这种形势下,慈禧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提废黜光绪之事了。做为昌导变法维新的先驱,做为因维新变法而遭幽禁的帝王,光绪此刻虽然依旧无权,但他在士绅知识阶层的心中,其地位是崇高的,或者换句话说,此刻的光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庚子时变前,徐桐给光绪拟了个“昏德王”的称号,这称号在当时或许有很多人赞成,认为名实相符,可到了新政时期,光绪的名望虽不致达到“先知先觉”的程度,可受士绅知识阶层的大力拥戴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时候的光绪,感觉自己不需要逃跑了,只需谨慎一点,忍耐一点,慢慢的熬时间,熬到年迈的慈禧倒头就死,那就是胜利,而已经超过七十的慈禧显然熬不过年富力强的光绪。
第九章 光绪是否准备发动针对慈禧的政变(1)
在戊戌年8 月 3 日,谭嗣同到袁世凯下榻的法华寺,出示光绪密诏,要袁世凯杀死直隶总督后党骨干荣禄,然后带兵从天津赶赴北京,兵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杀死慈禧。毫不疑问,如果这次行动成功,那就是一次政变了,这应该是光绪帝扫清权力道路上障碍,扫清变法道路上障碍的特大行动,但是这次行动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因为慈禧提前发动了政变,先下手为强,将光绪幽禁了起来。
仔细一想,觉得光绪的政变似乎不需要花那么大的手脚,从百里之外的天津调什么军队,因为杀一个像慈禧这样的老太婆,似乎不需要很多军队,一个刺客就可以办到。想当年康熙杀掌权大臣鳌拜,训练了几个小太监就办到了,杨广杀死隋文帝,据说只是一方手帕就办到了,光绪要杀死慈禧,怎么就那么费事儿,大动干戈?
1.光绪自己单独就可以杀死慈禧
其实只要光绪存了杀慈禧的心,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干掉慈禧。不管怎么说慈禧也是一个老太婆了,而光绪见慈禧是不需要搜身的,别说光绪的皇帝身份,那时候就是其他大臣觐见慈禧,也并没有搜身的规定。那么,光绪完全可以身怀匕首,叩见慈禧,然后宣称有机密要事与太后商量,遣开侍候的太监宫女,此刻,他装作满脸惶恐,拿出一个奏折,哭道:“亲爸爸你看,这怎么得了,这怎么得了!”边哭边靠近慈禧,猛然间从那奏折之中抽出匕首,捅向慈禧的心窝。
只要一刀得手杀死慈禧,那么收服李莲英就不是问题,树倒猢狲散,此时李莲英不投靠光绪还投靠谁,只要善加抚慰,许诺不伤害他,还保护他的财产安全,李莲英肯定乖乖配合。然后准备好一切,宣布太后忽患重疾殒命,荣禄、刚毅等人即便心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