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深为惋惜的是,这次审讯没能进行,因为政变发生、光绪被囚,大清的政坛犹如地震,引起了中外极大的关注,事态的发展对慈禧极为不利。洋人首先出面了,各列强的公使到总理衙门,质问“太后训政”是什么意思,紧接着张之洞又托人营救杨锐,与此同时,北京城里也谣言纷纷,保守派大臣们怕夜长梦多,于是就有人给慈禧上奏,说逃走的康有为如果勾结洋人干涉的话,事情就麻烦了,应将已捕获的谭嗣同、杨锐等人尽快杀头,慈禧心中也有点拿不定主意,就招刑部尚书赵舒翘问话。赵舒翘对维新派极端仇视,说:此辈无父无君的禽兽,杀无赦,不必审讯。于是慈禧下了决心,在未经审讯的情况下,就将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杀害了。而光绪的不白之冤从此成了永埋地下的疑案,光绪再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一. 慈禧为何不审谭嗣同、杨锐等?
慈禧不审谭嗣同、杨锐等,除过怕夜长梦多外,应该还有其他原因,这在她借光绪之口发布的上谕中就能看出来,这个上谕是说谭、杨等六君子的罪状的:
。。。。。。康有为之弟康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实系与康有为结党,阴图煽惑,杨锐等每于召见时,欺蒙狂悖,密保匪人,实属同恶相济,罪大恶极。。。。。。倘语多牵涉,恐致株累,是以末俟复奏,于昨日谕令将该犯等,即行正法。。。。。。
“语多牵涉,恐致株累”当然是原因之一,如果深究起来,帝党、后党的矛盾就被扯起来了,波及面极广,并且在当时,和康有为勾结的,绝不仅仅是维新派的人,例如李鸿章就自称是康党,认为康有为的变法也不是全无道理,例如张之洞,就曾给康有为办报、办强学会捐赠过不少银子,杨锐还是张之洞推荐给光绪的,朝中大臣与地方官员和康有为的维新派有联系的,何止千百,审讯之后,拿这些人怎么办,统统杀头显然是办不到的,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慈禧也不敢随便就杀。
另外,从慈禧来说,并不愿将光绪是否参与“围园杀太后”计划弄清楚,不管怎么说,慈禧也是以母亲的名义看着光绪长大的,光绪长大之后,却要伙同康、谭等人擒杀自己,如果弄明白了此事确属实有,那慈禧将情何以堪,此时心中的难受伤心是难以言喻的,而如果弄明白了光绪的无辜,幽禁光绪的理由就显然不够了,仅仅以光绪重用康有为实行变法的理由,就将这个现任的皇上囚禁起来,这个理由可是太单薄、勉强了,所以慈禧干脆来个不审不问、一杀了之,因为这样对自己最有利。
让光绪担着“围园杀太后”的恶名,慈禧幽禁他,自己掌权训政,这理由就十分充足了,而自己在心理上也不至于太受伤。因此上,贪权的慈禧才对戊戌六君子不审而决,糊里糊涂的就送了他们的性命。
六君子被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跑了,光绪要证明自己的无辜,从此可就难了,因为没有了直接的证人。但是慈禧幽禁光绪长达十年,在她的怒气平复之后,她可能会回想起这件事,光绪是她看着长大的,光绪的脾气、性格她都了解,光绪会不会策划“围园杀太后”,她应该在心中有个大致的感觉。如果光绪在她怒气平复后,找机会为自己解释,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十年时间,从始到终,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第十章 瀛台岁月(3)
三.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
原因很简单,慈禧绝不会给光绪解释的机会,因为慈禧发动政变的原因,根本和光绪是否“围园杀太后”无关,光绪有没有害慈禧的心,戊戌政变都会发生,光绪都会被夺权,期间不同的只是,若没有“围园杀太后”的事,光绪个人所受的虐待可能稍少一点,如此而已。
慈禧的政变,在名义上是因为光绪重用康有为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