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4部分 (1 / 4)

”了足够多的“军务”;而且,明儿他得起个大早。

第二天天没亮,关卓凡就起身洗漱,然后换上了美国的军装。阖家都是第一次看他穿“洋装”,不免瞪大了眼睛。

吃完早饭,在白氏、明氏、图伯、小福们的泪眼朦胧中,关卓凡翻身上马,带着图林和一众近卫官兵,打马卷地而去。

出得城来,驰到骑兵团和近卫团驻扎的军营。轩军将士早已扎束停当,爵帅一到,立即上马,铁骑滚滚,西南而下,向陕西奔去。

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在山西境内的河津县,同白齐文率领的由第二师、炮兵团、工兵营组成的“征西军团”会师了。

河津古称绛州龙门,位于山西西南,当黄河要津,黄水、汾水在此交汇。河津和陕西的韩城隔黄河相望;韩城距南边的同州、朝邑已不算远,现并无回匪骚扰。

稍事休整,关卓凡下令渡河。

事前,已传令河津地方收集船只器材,只不过船只的主要用途并不为载人马过河,而是为了工兵搭建浮桥使用。

时已近初冬,黄河的水很浅,浮桥很快便搭好了,大队的人马、炮车、辎重,源源不绝地开过河去。

山西的官员士绅、民夫百姓,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近代化成规模的工兵作业。

关卓凡感叹,在冷兵器时代,“过河”,哪怕只是过一条不算宽的河,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许多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手就在于此。但在近代化战争体系中,“过河”二字,已经不值一提了。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拊敌之背

过了黄河,征西军团自韩城南下,偃旗息鼓,到达同州以北的预设阵地时,回匪还一无所知。

回匪肆虐同州、朝邑,眼睛只盯着渭河以南、黄河以东的官军,哪里想得到打北边从天上掉下来这么一支大军?

事先关卓凡已派人通知渭河南岸的雷正绾、陶茂林,命他们先向河北发动佯攻,吸引回匪注意。

雷正绾、陶茂林得知轩军来援,关爵帅亲自统军,士气大振,结果把佯攻打成了真正的进攻。

于是轩军在回匪背后发动攻击。

先是炮兵团怒吼。回匪的堡寨的土墙根本抵抗不了十二磅拿破仑炮的轰击,纷纷倒塌。寨中房塌屋陷,人鸣马嘶,体折肢断,血肉横飞,火光四起,乱成一团。多有人不明白这横祸从何而降,哭泣喊叫,以为天罚。

待轩军发起冲锋,蓝色军装的士兵越过倒塌的土墙,呼啸而入,回匪纷纷骇呼:“洋人来杀我了!”就此大溃。

回匪已经知道关卓凡“督办五省军务”,也做好了和轩军交手的心理准备。但他们脑袋中的轩军,一样是穿着清兵的号衣,根本没有意识到眼前穿蓝色洋装的军人就是轩军,何况里面还真有不少绿眼睛、大鼻子的洋人!

关卓凡这一拳“拊敌之背”,当真把回匪砸得粉碎。从头至尾,回匪没做过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全军向西溃去,同州、朝邑之围,一战而解。

雷正绾、陶茂林过渭河来见关卓凡。两位总兵都是须发蓬乱。形容憔悴。跪在关卓凡面前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关卓凡好生抚慰了几句,问明敌情,对部署略作调整,下令追击。

追击以轩军征西军团为主,雷正绾、陶茂林部太过疲惫,主要负责后路,保护辎重。

骑兵团先行。他们的任务不是正面向回匪发动攻击,而是咬住回匪,不断袭扰,使回匪没有足够的时间筑圩立寨;步兵和炮兵大队到后,先炮击,再冲锋。

西北地势开阔,没有坚固工事的保护,回匪完全就是拿破仑炮的血肉靶子;等到轩军步兵发动冲锋的时候,回匪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