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部分 (2 / 5)

治的人。

如果就这样,秦王也还能善待他,就算养了一个大名人。可是韩非很不幸,他在秦国的老同学李斯不会放过他。

李斯与韩非,一同侍奉过大儒荀子,但李斯在当时就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如韩非。学习时期还没有什么,现在则不同,李斯怕韩非影响到他的地位,于是起了要害韩非的念头,还拉了另一位客卿姚贾作为同盟军。

姚贾出身很低贱,从前当过强盗,在别国混不成,最后秦王收留了他。姚贾对秦王建议说,他可以出使各国,破坏它们的合纵计划。秦王就给了他100辆车子和千金,让他到各国去游说。临行时,秦王还脱下自己的袍子,解下自己的冠带和宝剑,送给姚贾以示鼓励。后来姚贾果然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被拜为上卿。

李斯和姚贾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诸公子之一。现在大王想吞并诸侯,韩非毕竟是要为韩国考虑而不为秦国考虑的,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您不用他,久留之后如再放他回去,那就是自遗祸患(他了解太多秦国的情况啦),不如挑个错杀之。”

这时候的韩非,与李斯算是同僚了。同僚相斗,来这一手也够狠的,如果不是出于嫉妒,也不好解释。

韩非初到秦国时,就看不惯没根基的姚贾,对秦王谏言说,这姚贾在列国晃荡了三年,没见什么效果,是不是只为他自己的利益在结交诸侯啊?而且名声那么不好(盗贼),大王您与他共治秦国,说出去不太好听。

秦王马上召见姚贾,就这两点提出质问。姚贾可不是白给的,滔滔不绝地予以反驳,他说:“正因为我忠于大王,诸侯才乐意结交我。至于出身,以前的姜太公、管仲、百里奚,也都很低贱啊,但都为国家立了大功。所以,只要臣下能维护社稷,就不能听信外来人的诽谤;上古的夏桀听信谗言而杀良将,殷纣听信谗言而杀忠臣,最后不都身死国亡了吗?大王,您如今要是听信谗言,那就没有忠臣了。”

韩非的思想,深邃无比,但太缺乏官场历练了。从此后,秦王还是让姚贾出使各国去用反间计,而对韩非则大为失望。

当李斯、姚贾联合起来攻击韩非时,秦王马上就听进去了,命令“下吏治非”,也就是把韩非交给刑吏去审问。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审讯那还有好?在监狱中,喝口凉水也能死人。

韩非在牢狱中的日子难过,李斯就偷偷派人给他送去毒药,意思是自杀算了,何必受辱。韩非不甘心,想面见秦王自陈,可是哪还有机会能见?

于是,一代思想家,只好饮鸩而亡。

过了不久,秦王不知为何又想起了韩非,心生悔意,派人去赦免韩非,那韩非早已游地府去多日了。

秦王嬴政在这一时期,如此冷酷地对待一个外来人才,很罕见。韩非的命运,真是太不幸了。

韩非虽死,但他的精神不灭。嬴政大概是出于内疚,后来在实践中对韩非的那一套理论照单全收。韩非的主张,全都由嬴政给实现了,特别是“君主独断”论。

可以说,是韩非的理论,催生了一个华夏大地上史无前例的统一帝国。

当然,韩非的思想即使作为专制统治术,也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他眼睛里只有“严刑峻法”,这是法家一贯的看家法宝,严倒也罢了,问题在于,韩非把法家理论推到了极端。韩非最着名的一个论断是:“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说的就是如今谁强悍谁说了算。他崇尚威权,所以就主张无限制地抬高君权,视百姓为无物,百姓活得怎样,不在考虑之列。他的办法,都是功利主义的,君主至高无上、金口玉言,是天经地义的。韩非的世界观也有问题,他是反和谐论者,认为人活在这世上,唯一的意义就是斗争。

嬴政完全被这理论所折服,他所遇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