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大喜,乐得接过这顶帽子,于是同意了。
秦昭襄王见齐闵王上钩,就在这一年,先自称为西帝,并尊齐闵王为东帝。
送给齐闵王这个大礼包,暗含的动机有二:一是,犯规的事要拉着齐国一块儿来干,以减轻舆论压力;二是,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拉拢齐国一起对付赵国。
这个消息一公布,天下哗然。六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出势头不对,合纵呼声顿然高涨,策士们纷纷游说各国抗秦。
齐闵王一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早点戴上东帝冠冕,也好流芳百世。
就在这时候,有策士给他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于是,一场牵动天下人目光的“政治小品”就开演了。
策士们给齐闵王出的主意是这样的:先不忙跟着秦王去称帝,而是集中力量先灭掉邻近的宋国。假如秦王称帝顺利,那么齐再称帝也不迟;假如秦王称帝惹出了麻烦,齐就有了“辞称东帝”的美名。而身边的宋国,因为宋王偃暴虐无道、天怒人怨,趁此机会灭之,就更是名利双收。
齐闵王依计而行,先是同意称帝,没几天就公开辞去帝号,果然把秦昭襄王放到了火炉上烤。秦王称帝不过一个月,天下汹汹,骂什么的都有。昭襄王招架不住,只得放弃帝号。
而齐不久就在赵、魏、楚的支持下,举兵伐宋。大军长驱直入,一举吞并了宋国。宋王偃仓皇逃亡到了魏国,最后死于温地。经此一战,齐国拓疆千里,政治与军事实力达于顶峰,“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昭襄王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齐闵王当成了猴耍,发誓要报复,把齐作为了主攻目标。
秦国先软硬兼施,拉拢住了“三晋”,然后派名将蒙骜率大军穿过韩、魏之境,千里远征,拿下了齐国的九座城邑。
打了齐国这一家伙,秦国还不解气,又酝酿更大的伐齐战争。秦国先后与魏、韩、楚三国会盟,又通过赵国联络了与齐有隙的燕昭王。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伐齐之谋终于成熟,由燕国相国、上将军乐毅为统帅,率领燕、赵、韩、魏、秦五国联军,合纵攻齐。联军来势汹汹,在济水以西大败齐军。长期受齐国气的燕国军队,在神将乐毅的率领下,一气拿下齐国70余城,攻破了齐国首都临淄。
齐闵王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大国垮下来,竟能这么落花流水。
第十六章堂堂大秦被赵国涮了一道(2)
他仓皇出逃,先后到对齐称臣的卫、鲁、邹避难,但仍摆出一副大国君主的架子,当然都站不住脚,最后逃到齐国尚未丧失的莒。
这时在一旁观战的楚国,派淖齿领兵来救援齐国。齐闵王大为高兴,任命淖齿为齐相,以图恢复。哪知道他看错了人,淖齿竟把齐闵王给杀掉了,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土地。齐国仅余莒(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二城,几乎灭亡。
齐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就此结束。
报仇嘛,就是要狠。
秦昭襄王这下才算了却一桩心头之恨。
五国联军几乎把东方大国齐国给废掉了,从大的战略上看,最占便宜的是西方大国秦国。
长期以来,为“三晋”撑腰抗秦的是齐,与楚联手遏制秦的也是齐。偏偏齐又与秦隔得太远,秦鞭长莫及。
这次秦国利用燕国的反齐情绪,一举消灭了这个强大的威胁因素,在天下这个大棋盘上,走出了最具威胁性的一步。秦从此在实力上已全面压倒六国,可以操控全局了。可惜,六国在此之前,对秦的意图竟毫无察觉,进行了自寻死路的最后一次连横。
秦国的布局接下来就有了明显的图谋天下的意思。
首先是对付南方大国——楚。
现在楚基本是孤家寡人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