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部分 (4 / 5)

秦始皇的统一意识特别强,他就是要把秦国的先进标准推广到所有的“新区”去。

在统一的当年,他就下诏统一度量衡,俗称“四十字诏”,把这个诏令加刻到秦国原先的所有量器上。现存于世的“大良造商鞅方升”等文物,就刻着这个诏书。

战国时,六国各自为政,老百姓和官府约定俗成,度量衡各自不同,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要经过复杂的换算,算得人头晕。秦始皇的这一整顿,不用说,大大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商贸发展。

秦始皇还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这个算法后来也延续了千年,大致不变。

他的第三功,是统一货币。

春秋战国的货币之乱,也足以让人头晕,可以写整整一部书了。像齐、燕用的是“刀币”,三晋用的是“布币”,楚国用的是“蚁鼻钱”,五花八门。这些钱币,当成艺术品看,是绝佳;如果要互相兑换,一个人的脑袋还真是算不过来。

秦国使用的货币,是方孔圆钱。秦始皇统一后,制作了法定货币“秦半两”圆钱,与黄金并用。其他商周以来作为古老货币流通的珠宝、龟甲、贝币、银子等,统统退出流通领域。

从此,铜制的方孔圆钱作为主流钱币,在我国流行两千年,直到清末才退出货币体系。

秦始皇的第四功,是统一交通。

交通在古代,不光是关乎老百姓出行方便,还关系到国家的税收、征战、行政效率、信息传递、维系边疆等,可说是政治、文化的大动脉。

在没统一之前,各国道路不一样宽,车辆也不一样宽。诸侯为防止外敌侵入,还设了很多关卡,就如现代的“柏林墙”。

于是,秦始皇在实行“书同文”之外,又下令“车同轨”,车道宽度为6尺,全国一样,原六国的所有关塞统统拆毁。

统一之后的第二年,他又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建古代的高速路——“驰道”。路宽50步,路基宽厚,埋有金属标杆,两旁遍植青松,壮丽无比。

从统一第三年起,他就在这条高速路上出巡全国,第一次就去了山东半岛,登上了泰山,然后转到琅琊、彭城,看完了南岳衡山才回去。这条路线,就是我们今天开汽车跑一趟也不轻松。

为了防御匈奴,秦朝还从咸阳往北,修了通往边境的“直道”,用以运兵运粮。后来司马迁去北方旅游,走过这条路,看见道路凿山填谷,感慨秦始皇太不爱惜民力。不过这个问题,就看怎么看了。就防御匈奴而言,比较一下秦的气壮和汉初的窝囊,不能不承认秦始皇还是够有气魄的。

秦朝后来又平定了西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涵盖今日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方。为了经略这些岭南之地,又专门修建了“新道”。这些道路网,就是搁到今天,也堪称伟大的实用工程。

秦始皇的第五功,是“统一法令”,这是诸统一中最根本的一个统一。六国灭后,秦国蜕变为史无前例的大帝国,如何统治,如何管理,没有统一的制度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统一之初秦始皇就废除了六国五花八门的礼仪和法律,实行商鞅之法,“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第二十七章千古一个“秦始皇”(4)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等于铲除了春秋以来混乱分裂的根源,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郡县制保障了古代中国以千年为单位的超级稳定统一。

自从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以后,现代中国人对古代的超稳定结构颇有非议。其实,稳定显然要比动荡好,起码古代中国人享受到了当时欧洲人连想也不敢想的经济、文化繁荣。上千年的安稳日子,怎能一笔勾销?

可是古代人也有思维定势,凡事不问好不好,只问习惯不习惯。秦帝国统一之初,丞相王绾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