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部分 (2 / 4)

不知道进退的普鲁士将军们不同的是,施泰因首相在国王陛下的要求下,主动与改革反对派们会晤,双方在短时间内达成一系列妥协,首相随即调整了相应的改革计划,将地主贵族以及容克集团反应最为强烈的“解放农奴”一项删除,依然强调原先的土地所有权制,农民《农奴》还需负担繁重的地租,徭役等封建义务,而地主们还保有许多控制农民的特权,诸如领土裁判权,教会保护权和警察权等等;另外,施泰因宣布暂缓市政与国家行政方面的改革计划,进一步增加不少反映容克集团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改革内容。

这样一来,懂得灵活变通的施泰因首相,利用自己与普鲁士国王的特殊身份,在与政敌们相互妥协之后,才将改革再度继续下去,只是改革的内容变得面目全非,并不能反应施泰因首相的改革原始初衷。但这毕竟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施泰因本人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顺着改革的道路走下去,普鲁士必将恢复,甚至超越腓特烈大帝时代的荣光……

只是,上述三人的想法固然很好,而且计划也相当周密,但却有两个致命的缺陷:其一,布吕歇尔,沙伦霍尔斯特,以及施泰因首相三人都不是地道的普鲁士人,尽管他们对普鲁士王国忠心耿耿,不存私心,但来自容克集团的强大压力,始终是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其二,威廉三世没有足够的胆量,去支持施泰因首相的政治经济改革全盘计划,使得日后的普鲁士王国依然是畸形发展的军国主义,脆弱的国家经济无法承受未来战争的巨大消耗。或许,来一场没有火药味的经济战,便可让整个普鲁士经济土崩瓦解。

第四集 地中海,我的海!第19章 新的一年到来(6)

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

安德鲁的前世记忆里,凡是世人只要一提及维也纳,无不联想到“音乐之都”的美称。或许是奥地利山区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还是歌剧院音乐厅内的灯火辉煌,以及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些高雅艺术殿堂里的狂热音乐爱好者,都为无数伟大的音乐家们的制作注入了源泉和活力,使得维也纳产生和造就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只是在安德鲁那缺乏艺术细胞的脑海里,从他获得西班牙摄政王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固执的认为,音乐既不能拿来当饭吃,也不能用来消灭敌人,它只是个和平年代的奢侈品罢了。安德鲁之所以重用贝多芬,一方面是战争胜利之后的三分热情,再者向着让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成为自己的宣传工具,最后却是安德鲁自己看那位上台刚4年的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很不顺眼。

因为维也纳“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皇帝也安德鲁获得西班牙摄政王的位置后,曾数次公开宣称:“马德里的那个征服者,是个彻头彻尾的野蛮人,生活在安德鲁脚下的西班牙臣民,同样会变成一群野蛮份子,伊比利斯半岛上将永远听不到任何美妙的乐曲,永远!”

这话被放在安德鲁的耳朵里自然觉得不太好受,只是考虑到当时的战事紧急,安德鲁也就装作没听见,即便是最简单的外交抗议,也没能发表一句,那是安德鲁想着在伊比利斯半岛战争结束之后,再来修理该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然而,过程的发展总是事与愿违,弗朗茨二世在得知被自己羞辱过的野蛮人打败了英国人与葡萄牙人,彻底征服了整个伊比利斯半岛之后,惊恐不已的同时,他也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赶紧改弦更张,派遣特使携带大批礼物到马德里,代表自己当面向安德鲁道歉。

而此时的安德鲁早就将弗朗茨二世那充满挑衅的话语抛至脑后,因为雄心勃勃的他开始拟定更为宏伟的地中海战略,出于同盟的考虑,安德鲁觉得现在还不是与奥地利人翻脸的最佳时机。于是,他欣然大度的接受了弗朗茨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