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iddot;李急率南軍迎擊。6月25日至7月1日,李的9萬軍隊同北軍10萬人展開&ldo;七日會戰&rdo;,李以機動尋找戰機,調動北軍,然後尋找北軍薄弱環節發起進攻,把北軍逐出了里奇蒙附近的半島,使北軍損失1.65萬人,南軍也損失2萬人,但在戰略上卻取得了保衛首都的勝利。李乘勝北上,8月底,與北軍進行第二次馬那薩斯會戰。南軍有5.4萬人,北軍8萬人。李高超的指揮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小部隊把北軍主力吸引到陣地上,主力機動,從側翼和後方發起進攻,然後正面、側面夾擊,一舉擊潰了北軍。北軍傷亡1.4萬,被俘7000人。南軍兵臨華盛頓城下。北軍9月在安提塔姆會戰中才頂住了李軍攻勢。在海戰方面,雖然北方海軍占壓倒優勢,但南方的裝甲戰艦也給北方帶來很大麻煩。
這一階段南方占了明顯優勢。北方失利原因除了南方軍隊素質高和李的傑出指揮外,更主要是因為北方資產階級害怕發生革命,不敢明確宣布廢除奴隸制度,解放黑人,而幻想通過妥協來重新實現南北統一。
林肯不愧是偉大的政治家,他看出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必須下決心解決黑人和奴隸制這一核心問題。於是他接受了人民的意見,順應歷史潮流,於1862年9月22日,毅然發表了《解放宣言》,宣布從1863年1月1日起美國400萬黑人奴隸獲得解放。這一偉大歷史文件敲響了南方奴隸制的喪鐘。同時,林肯還實行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如:頒布《宅地法》,把西部土地分給人民;武裝黑人;實行徵兵制;改組軍事指揮機構,撤換了同情奴隸主、作戰消極的麥克萊蘭,任命格蘭特為總司令,向富人征累進所得稅,鎮壓&ldo;銅頭蛇&rdo;反革命分子,等等。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北方廣大人民的積極性,有近百萬人踴躍參軍,其中有23萬黑人士兵。戰爭從1862年9月進入了&ldo;革命戰爭階段&rdo;。
北軍司令格蘭特和名將謝爾曼共同制定了&ldo;總體戰略&rdo;,即不但消滅敵人軍隊,還要摧毀敵人的經濟基礎和敵方居民的戰鬥意志。正如謝爾曼說的:要使敵人今後幾代也不敢發動戰爭,&ldo;我們一定要清除和摧毀一切障礙,如有必要,就殺死每一個人,奪走每一寸土地,沒收每一件財物。一句話,破壞我們認為應該破壞的一切東西……&rdo;北方軍隊採取了主動進攻的戰術,從1863年起,雙方進行了三次大戰:
一是昌西洛維爾戰役。1863年4‐5月,北軍波托馬克軍團13萬人同李指揮的南軍6萬人在昌西洛維爾激戰。李克服了兵力上的劣勢,機動靈活地與北軍周旋,以少量兵力正面牽制北軍主力,親率主力迂迴包抄北軍,從側翼和背後襲擊北軍,一舉將北軍擊潰,北軍損失了1.7萬人,南軍損失1.2萬人。但南軍驍將&ldo;石牆&rdo;傑克遜被擊斃。這是南方取得的最後一次戰役的勝利。
二是葛底斯堡戰役。1863年6月,李軍8萬攻入賓夕法尼亞州,北方再次告急。林肯急召波托馬克軍團11萬人迎擊。
這次李低估了對手,以為又和以前一樣指揮拙劣,自己能輕易取勝,因此沒採用慣用的牽制行動。未料北軍已任命悍將米德任軍團司令。米德率軍在交通樞紐葛底斯堡堵住李軍。7月1日,李軍向北軍防守的高地發起猛攻。第一天便突破北軍防線,北軍死傷慘重,僅被俘就達5000多人。李得意起來,令部隊停下來休息,等待後續部隊上來,從而給北軍以喘息之機。7月2日下午,南軍以300門大炮猛攻,北軍奮勇抗擊,頂住了南軍的攻擊。第三天,南軍孤注一擲,發起總攻。幾個師長旅長親自揮刀上陣衝鋒。北軍炮兵以猛烈火力吞噬了一群群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