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毛巾这样的小日用品,就会比没牌子的商品更为紧俏,更不用说当时称得上大件的商品,如自行车、收音机等。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渴望得到一辆“飞鸽牌”或“永久牌”自行车,那是当时最出名的两种自行车。可以说,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品牌其实早已和中国大众的生活密不可分。
从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百姓对各种商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牌意识更是日益增强。尤其在耐用消费品方面,品牌常常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并进而对厂家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198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品牌”概念:所谓品牌,就是指每一商品的名称、包装、价格、质地、色彩、广告形式等组成的商品个性。在那以后,各种品牌的产品广告在电视、报刊、街头随处可见。中国以前流行的商业名言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产品质量好,哪怕藏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生意也照样好。但时至今日,很多中国厂家都已经认识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广告,使自己的产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广告招标活动,一些企业拿出巨额广告费用争夺广告“标王”,争取在央视的黄金时间段播放自己的广告,目的只有一个: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知名品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系。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化,中国人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是步步高扬。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经济部门领导者对品牌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名牌战略的实施是关系到民族经济振兴的大事;名牌和质量一样,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各省市政府也相继成立了名牌战略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的市场竞争加速了中国企业和国产品牌的成长。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简单“做广告”逐渐转向了认识品牌、研究品牌、运用品牌的“品牌战略”阶段,探讨品牌理论和案例的书籍、言论层出不穷。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高品位、富有文化内涵的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品牌文化成为消费者一种深层次的追求。不知不觉间,中国人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了自己的牌子,小到牙膏、洗发水、牛奶,大到电器、汽车、房子……与之相应,人们的观念也升级换代了,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拥有某件商品,而更注重拥有哪一种品牌的商品。2004年末到2005年初《北京科技报》完成的“品牌影响生活”大型调查报告显示,品牌正在深刻影响和重塑中国人的生活。39%的被访者表示,一个好的品牌其影响不仅在于消费方面,还可能影响其生活哲学。品牌观念已成为一种人们自觉追求的现代文化、生活理念。有55%的人认为品牌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另有32%的人则认为“一般重要”,也就是说,近九成的人承认,他们的消费会受品牌意识的影响,买东西会考虑买名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中国人对品牌的越来越了解,现在的中国人对名牌的态度已趋于理性。他们通过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品牌,不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盲目追求进口品牌。在家电、餐饮、日用品甚至汽车等许多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建立和成长起来。有些中国品牌,比如海尔电器,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回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品牌成长之路,不难看出,中国从来就不乏品牌的存在,一些老字号甚至存在了上百年。但长期以来,中国国产品牌几乎都是区域性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真正算来,中国品牌的迅速成长也不过是近20年的光景。从建国初期的有实无名,到闯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冰河世纪”,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再到今天的空前繁荣。事实证明,品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