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6部分 (4 / 4)

史慈,演义说的是“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太史慈之计。”看见没有,两人共商。得出个主意,周瑜最多只能算一半。是个什么样的计谋呢?“瑜令三面攻县,只留东门放走;离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军,太史慈到那里,人困马乏,必然被擒。”太普通了吧,这不就是典型的围三阙一吗?

结果呢?“太史慈正走,后军赶至三十里,却不赶了。太史慈走了五十里,人困马乏……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计策里面的二十五里变成八十里了!随后,孙策再与太史慈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把光芒全部抢走了。

最后那半件追杀王朗的献计,周瑜明显地怂了。王朗守城而战,孙策攻不下,孙静献计,取王朗屯粮之所查渎。孙策大喜,说的是“叔父妙用。足破贼人矣!”然后周瑜就献了个马后炮的计策,说:“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来赶,可用奇兵胜之。”这里,奇兵指的是伏兵。孙策的反应是:“吾今准备下了,取城只在今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早就安排了,还需你说?”

……

纵观演义,可以发现,周瑜在孙策创业打天下期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色。没水平,没功劳,而且还不招孙策喜欢。孙策打下江东,所有的功劳都是孙策自己的,周瑜一点份都没有。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也表明了,所有的战功,都是孙策自己的。孙策死的时候。周瑜在什么地方?在守御巴丘!巴丘在哪儿?在长沙附近的洞庭湖边,在还没有打过来的荆州地面。

不能说巴丘的地名错了。写错个吧地名,小问题。而那个地名所传达的意思,却没错。那就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周瑜跟孙策处不下去了,只能分开。孙策死了,周瑜遵遗命为孙权效劳。孙策若是没死,周瑜早晚得走。

演义里,孙策创业初期,攻得很急。借来的三千兵,本身战力如何,借了之后又如何?没有说。就算那三千兵是袁术的精锐,也只能说明在袁术的麾下他们是精锐。借出来了,人心就浮动了,精锐就不再是精锐了。

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英雄事迹,在演义中是比较靠后的。就这么一个没有英雄事迹传扬的家伙,首仗对张英的时候,蒋钦、周泰就来相助了?这样的明星效应,理由不足。

孙策打下了江东,打下了许多城池,可曾有一座城池是攻下来的?没有。都是野战。敌军无论怎么坚守,最后总是沉不住气,出城交战。而交战之时,又往往因为主将个人武力不足,而“主将已死、余众皆降”。

也不是说演义中充满了矛盾。而是说,演义在这一段故事里交待得十分简略。演义是要抑曹扬蜀的,周瑜是要居于诸葛亮之下的。因而周瑜就服从大局,被贬低了。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抑曹扬蜀了。我们需要的是,怎么精彩就怎么来。于是。我们才有了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欣赏周瑜的机会。

……

在我们的故事中,孙策的英雄事迹被提前了。因而,蒋钦、周泰等人的慕名前来投效就成了可能。到现在为止,周瑜出过一次计谋,起个一次作用了。但却并不是孙策所认为的那样,三千兵与一万兵。前面那三千兵,真算不了什么的。没有了传国玉玺所质押向袁术借兵,总得另外想办法给他弄三千兵的。因此,张邈的游兵散勇就应运而生。

倘若孙策招那三千士兵,就不合情理了。孙策此时正在落难之中,没有钱的。如果孙策有办法,那是绝对不会投靠袁术的。既然投靠了袁术,就说明孙策正处于低谷。这是英雄的特性所决定了的。朱治、吕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