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煮过后送到河边漂桨。洗去杂质,然后放到石臼中用木棍捣,现在有了铁制凿子,加工石臼不成问题,七八个石臼一字排开,每个石臼围上十几个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纸声,对这种新鲜玩意,族人向来积极性很高,不用吩咐也会积极参与。
这边。用砖头加三合土制作了一个池子,长两米,宽零点八米,捣好的纸浆放到里面,先用工具将其搅拌均匀,也就是淘桨,让水里充满细密的纤维,然后用特制的长方形竹帘小心翼翼的捞起来,水透过小孔渗下去了,纤维留在竹帘上薄薄的一层,这就是纸了。
古代造纸,先将纸一层层叠起来做成纸砖,用杠杆压去其中水分,再一张张揭下来晾干或者晒干烘干,由于没有把握,怕粘住分不开,这最后一道工序就省了,我早吩咐窑工烧制了一批特制长方形的砖头,与竹帘一般大,然后将湿纸覆盖上去,砖头干燥,很快将水分吸干,然后放到炕上稍稍一烘,一张纸就完成了,用这种办法,既方便又快捷,避免了失败的风险,反正我们有的是人。
上述的过程,其实是经过了好多天,我是怕大家厌烦,嫌我啰嗦,所以就长话短说了,这纸张不是一天做成的,与罗马一样,大家不要误会。
……
在整个造纸过程中,族人,尤其是长老与巫师。还有工匠们都与往常一样,对这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虽然已经告诉了他们这是造纸,用来写书(还没有空发明印刷术呢),但是,什么纸啊书啊,古人根本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在这以前,我搞教育,族人,尤其是孩子也不是不写字,但是大多数是在石板后来是木板上,孩子们直接用沙盘,没有那么多木板,现在好了。
不过,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纸,知道自己可以在这种白里透黄而微皱的东西上写字,而且可以长期保存,不知道多高兴了。
至于笔墨,用碳是不行的,颗粒太粗,会划破纸张。好在我这段日子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解决方案也很简单,笔呢,就用竹管套兔毛羊毛,墨水就用烟灰。
无论是我们炕的烟囱,还是食堂烟囱,还有各个窑上都有很多极为细密的烟灰,用它来做墨水最好不过,写出来的字与墨完全相同,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长了会沉淀,我手里没有附加的溶剂,也不知道配方,只得让大家将其装在竹筒里,用的时候摇一摇。
我将纸发给孩子们,主要目的是写书,作业倒在其次,其实写书也是作业。
现在我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如果所有的书都让我一个人写,我岂不是要累死,况且累死也完不成。
所以,我将内容口述给孩子们,让他们记下来,再让别的孩子抄写,几百本上千本书很快就能完成。
当然,这种所谓的书,其实没有几页,用细竹篾订起来,内容还远远不如现代报纸的一版,充其量算作读本,但是,这在原始社会,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至于读本的内容,可不能像后世那样干巴巴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新闻,族里的大事,各行各业,各居民聚集点的大事等等。比如,龙历元年五月,天神族长发明造纸。五月十六日,饲养场一只母猪生下了十三只小猪等等。
二,古代传说,这一次是盘古造天地。以后自然有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
三,天上的生活,当然指的是现代,现代人看上去十分稀松平常的事情,对古人来说都稀奇得不得了,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古人思想意识的过程,对以后推行现代化制度大有帮助。
四,部族的命令、公告、发布的制度等等。下面还有六部的同样内容,只要是新的,以后都通过这种渠道推行到民间。同时,还有根据节气,农林牧副渔各方面会有什么变化,指导下一步工作,增加一些知识。